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公安局交警大队在该旗实验小学进行交通安全直播。
7月4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执法直播预告:7月5日从早上6点@陇西公安交警的第一场,到晚上8点@延吉交警的最后一场,各地公安交警部门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50余场直播信息都清清楚楚地列在了上面。
近年来,公安交管部门通过网络直播,将执法过程和执法细节以视频形式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通过“围观”、点评,让执法过程变成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以公开促规范,以沟通促共识,让更多交通安全知识走进交通参与者。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5月份“全国交通安全直播月”期间,全国有800多个公安交警官方账号通过新浪微博、快手、抖音和蓝鲸FM等平台开展了4100余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近3亿人次,超过1650万名网友点赞,228.7万名网友参与评论转发。其中,新浪微博平台“执法直播台”话题累积阅读量达3.3亿次,讨论量7.5万条次。
创新形式,通过街拍、执法现场跟拍等,多角度呈现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全国交通安全直播月’活动现场……”5月14日16时,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局交巡警小谢对着手机,客串起了主播,向广大网友宣讲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的重要性。
直播中,小谢向网友展示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4种头盔,一一讲解各自特点,并邀请工作搭档演示正确佩戴头盔的方法。活泼的语言、真实的演绎,吸引了上万名网友。“这场直播不错,有意义!”“支持文明出行!”网友纷纷留言点赞,小谢不时参与互动。
今年5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组织开展“全国交通安全直播月”活动,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突出重点时段、紧扣重点业务、聚焦重点人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执法直播活动。
在浙江温州,交警部门除了在视频直播活动中以普法宣传、事故警示、现场实验等方式引导市民骑乘电动车要佩戴安全头盔外,还聚焦外卖骑手这一重点人群,进行安全宣传。活动吸引了4000多名骑手在线观看,1000多名骑手参与互动讨论。
“我们组建了直播团队,推出‘铁男’‘子颜’等民警作代言,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让普法工作通过直播走进群众心里。”温州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以街拍、摆摊、执法现场跟拍等形式,多角度展现一线交警交通管理工作,并在直播中结合警示案例、科学实验、市民互动等特色方式,力求增强普法宣传工作效果。
直播执法,在普法的同时,争取公众理解与支持
不久前,山东潍坊交警在网络上为网友们带来了一场线上直播,直播地点选在潍坊高新区一个交通事故停车场,展示的车辆都是事故车。
原来,这里不少事故车都存在非法改型、改装行为,有的还悬挂伪造机动车号牌。直播镜头下,一辆黑色摩托车格外显眼——该车外形炫酷,但没有明显的产品标识,黄色机动车号牌上不合常理的标注颇为醒目。“该号牌明显是伪造的。”潍坊交警大队一中队民警刘海玉进一步检查发现,该车有改装行为,很可能因此导致车速失控,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看到网友渐渐产生了兴趣,刘海玉借机讲起了交通法,“根据道路交通安全相关规定,驾驶拼装或者报废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对驾驶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直播是普法教育,也是争取网友对执法行动理解与支持的好机会。5月12日,在山东青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一次执法直播过程中,一名摩托车驾驶人公然闯卡,被曝光在直播镜头下。这一危险行为引起了网友的极大愤慨,网友们纷纷通过弹幕留言力挺交警执法。
如今,将直播作为一堂法治公开课,已经成为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的共识。活动中,各地交警紧紧围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整治“百日行动”等重点工作,以及酒驾醉驾、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开展各种形式直播,深受网友认可。
贴近生活,让遵守交通法规成为自觉
前不久,湖北武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8场直播在多个平台同时进行,最高观看人数达246.9万人次,每场直播都与市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热度最高的那场直播主题是‘复学、复产,你准备好了吗?’,主要针对复课的高三学生。”武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5日是“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车流量偏大,且5月6日为高三学生疫情后复课首日。因此,武汉交警集中警力,对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进行整治,并在校门口施划安全区,保障学生在进校前可以排队进行消毒、体温测量等防疫登记。
“交警通过执法直播能更好地与广大交通参与者进行沟通,便捷地普及交通法律法规,同时也提高了交通违法行为的曝光率,使全社会广泛关注交通安全,增强广大民众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活动中,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按照统一直播计划、统一主题海报、统一唱词、统一话题、统一工作规范的要求,着力提高直播辨识度,强化宣传品牌效应。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