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浙大发布就业质量报告 四成本科生年薪5到8万

      近日,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相继发布了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时间较去年提前了3个月左右。报告详细披露了毕业生深造情况、就业行业、区域、工作满意度、薪资水平、专业对口度等信息。

      其中,74所高校就业率在90%以上,就业率在95%以上的有50所,占了三分之二。而传统的综合性名校排名并不突出,大多居中流位置,比如清华大学排第14,复旦大学排第24,浙江大学则排第34。前三甲的位置都被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行业类院校占据。

      而我们也通过浙江大学就业与指导服务中心发布的《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读者归纳分析出了一些现象,希望为大家选专业、找工作时提供参考。

      本科毕业生里,近七成留在浙江工作

      浙大2014届的5208名本科毕业生中,有2972人在国内外升学或出国(境),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57.06%,比例和2013届毕业生基本一致。

      数据显示,1783 名毕业生收到了国内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录取通知,这些毕业生里有82.95%的同学被985高校录取,还有1189 名本科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或工作。

      选择就业的2148名毕业生中,初次就业率为96.46%。其中67.45%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浙江省内就业,这一比例比去年高出15.45%。而留在浙江省内的毕业生里又有73.57%留在了杭州。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浙江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有吸引力了。

      除了留在浙江省内外,上海、广东、北京、江苏是浙大毕业生们的主要选择。

      女生应聘更积极主动,男生就业则相对更容易

      细分就业行业来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各类企业的比例高达84.68%,其余依次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队等。

      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各类企业仍是就业去向大头,占到了71.44%,其余也依次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队等。

      浙大就业服务与指导中心也在2014届毕业生离校前做了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3759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求职途径的分歧中,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更依赖校内的就业信息渠道,有61.69%的男生通过校内渠道找到工作,而女生只有46.48%。但女生直接到招聘单位网站找工作的比例达27.94%,而男生只有不到20%。这说明女生应聘更为积极主动,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男生就业比女生更容易一些。

      不光如此,不同学科的毕业生找工作的途径也有差别。人文社科和医学的同学更倾向于到校外中介网站或直接到单位网站应聘,例如医学部的同学通过单位网站招聘找到工作的比例高达49.75%。

      就业满意率社科类毕业生最高,农学毕业生最低

      这份调查问卷结果还显示,有近七成的毕业生表示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所签约的单位,只有不到10%的同学表示不太满意或难以明确评价。

      具体来看,社会科学大类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最高,为75%,而农业、生命和环境大类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最低,二者相差13个百分点。工作满意度按照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医学(并列)、理学、信息学、工学和农学的顺序依次递减。和去年相比,去年满意度最高的工学和信息学掉到了后段。

      但浙大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陈谷纲老师也表示,这个数据只能作一个简单参考,因为在填写这份问卷时,毕竟同学们还没有进入工作岗位,只是一个初步感受。但表达了不满意的这部分同学离校后,调整工作的概率较大。

      近四成本科毕业生,年薪在5-8万元之间

      在2014届浙大毕业生中,有70%的毕业生暂定年薪在5-15万元之间,其中近1/3集中在5-8万元之间。有14.34%的毕业生暂定年薪在15万元以上。

      其中,8万元以上的高薪段,男生的比例都比女生高;在8万元以下的低薪段,女生比例较高。男生的总体暂定年薪明显高于女生,起薪也高于女生。而在8万元以下的年薪段,本科生比例明显高于研究生;在11万元以上的高薪段,研究生比例高,研究生的总体暂定年薪高于本科生。

      硕士生和博士生暂定年薪差别在20万元以上的分布最为明显,博士比例比硕士高,总体上博士暂定年薪高于硕士。

      各学科毕业生收入也有一定差距,例如信息学科在高薪段比例较高,低薪段比例较低,而医学部的分布情况恰恰相反。记者 纪驭亚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