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非洲自贸区扬帆起航

    图为从吉布提进口的物资通过亚吉铁路到达埃塞俄比亚英多得货场。

    亚吉铁路是非洲第一条电气化跨国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设而成。2021年1月1日,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非洲自贸区)正式启动并进行首笔交易。非洲自贸区的启动是非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将为非洲经济复苏和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并为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活力。

    非盟《2063年议程》旨在构建地区一体化、和平繁荣的新非洲。非洲自贸区是《2063年议程》的旗舰项目,是世贸组织成立以来成员数量最多的自贸区。非盟55个成员中已有54个成员签署自贸区协定,有近40个国家的立法机构已批准该协定,形成一个覆盖超12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5万亿美元的大市场。

    根据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最新发布的《非洲经济报告》,2020年非洲经济预计将收缩4.1%,成为该地区25年来的首次衰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洲经济造成冲击,也暴露出非洲国家经济的脆弱性。非洲自贸区的正式启动为解决非洲经济发展的问题带来新的机遇。

    一方面,非洲国家贸易对外依存度高,大陆内部贸易成本高昂,产品大多销往非洲大陆以外。非洲域内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不到两成,远低于世界其他区域。对此,非洲自贸区将最大限度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为商品在非洲大陆内部流通以及进出口提供更多便利。《非洲经济报告》预测非洲自贸区前景时表示,非洲内部贸易额到2040年预计可增加15%至25%(价值360亿至430亿美元)。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曾作出预测,如果非洲国家从域外进口的2%由南非出口,南非年均GDP增速将提高1.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非洲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化水平普遍较低,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原材料出口、入境旅游等。疫情造成供应链断裂、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人员往来不便,直接导致非洲经济下滑,医疗物资进口难题更让非洲国家坚定发展本土制造业的信念。对此,非洲自贸区将在非洲大陆引领又一次工业革命,鼓励非资源产品出口,增加农业、能源和工业制成品的产出和附加值,提升非洲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增强“非洲制造”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促进非洲经济和贸易结构多样化。

    可以预见,非洲自贸区的正式启动为后疫情时代非洲经济复苏铺平道路,将激活非洲内部市场,助力成员国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打造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体。这将在非洲大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域内货物和服务贸易成本降低,贸易需求增加带动工业发展,从而创造就业、增加出口、刺激经济,同时经济发展使营商环境得到改善,非洲有机会吸引更多投资,促进工业等诸多领域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大陆地域广袤,与贸易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度落后。近年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为非洲大陆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极大助力,为非洲自贸区的顺利启动奠定良好基础。肯尼亚标轨铁路疫情期间坚持货运不停摆,2020年前11月累计为东非地区运送近39万标准箱的粮食、防疫物资等货物;龙源南非德阿风电场保障当地持续稳定用电,2020年前11月为当地电网提供超过6.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近日提前通车,联通该国南部腹地与北部沿海,未来还将延伸至北非撒哈拉地区国家;毛里塔尼亚首个国家级骨干网络近日完成部署,西非地区与国际网络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

    展望未来,非洲自贸区的正式启动为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活力,有助于中非实现更高水平上的互利互惠及合作共赢。一方面,中国可进一步加大在非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加快区域互联互通和非洲大市场建立,中国政府与非洲联盟近日签署的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就在“五通”领域明确了合作内容与重点项目,为中非双方发展政策对接进行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可在非洲投资建造更多产业园区或工厂,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税收和外汇,并通过技术转移促进非洲工业本土化的发展。同时,非洲自贸区框架下的贸易、投资、营商政策趋于统一也会使参与其中的中国企业受益,其在当地生产的产品还将搭上非洲自贸区的“快车”,更加便捷地出口至其他非洲国家和中国,扩大中非贸易总量。

    独行快,众行远。尽管疫情对非洲经济造成冲击,但非洲国家启动自贸区,充分体现了非洲联合自强、团结振兴的强烈意愿和坚定决心,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更为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