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下一站,冷链去往何方?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冷链服务在进口产品这个细分领域正在极速扩张,涉及了从港口到库房的消杀工作、从厨房存储到全国各地的ToB端的经销商或者终端客户的快运以及整个运输服务等方面。

    信息化是主要竞争力

    疫情切断了很多国外产品的进口通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许多国外品牌只能在中国通过找代加工的方式,用国内的产品代替进口产品,这也是未来很大的商机,等到疫情真的稳定下来,会孕育出一批高速增长的客户群体。而且近两年的时间里,疫情让很多消费者都培养出了亲自下厨的习惯,但碍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时间和厨艺不足以满足自己对于饮食的要求,因此也催生出了半成品食材的市场,也有很多风口和资金都瞄准了这个领域,蓄势待发。

    年夜饭就是对半成品食材的一种典型消费需求。这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有仪式感的一顿饭,也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年夜饭半成品,同时需求也变得更为复杂,比如购买单品的半成品比套餐的需求更旺盛,因为套餐礼盒不仅售价参差不齐,而且很难全部符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但市面上可选的单品半成品远远少于套餐,且普遍存在半成品的口味比不上堂食的现象。这就是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消费者更喜欢在不牺牲色香味的前提下,能够灵活搭配的半成品方式。

    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半成品的标准化程度、成本控制、物流匹配、市场定位等难题究竟该怎样解决,还没有完善的方法可循。相对而言,具有完整供应链的连锁餐饮企业,在渠道和配送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可以考虑借此机会构建低库存、低消耗、高出餐效率的中央厨房。而且连锁餐饮在未来将面临临街店铺越来越少,购物中心的店铺越来越多的状况,对标准产品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冷库的合理变革

    尽管疫情发生之后,中国开始非常重视冷链和园区的建设,但大部分成规模的冷链企业服务的都是消费客户,需要销售方为其服务,这类客户最成熟的市场还是沿海、一线城市以及华东等布局和发展潜力都很大的新兴地区,其他经济不足、看不到布局的地方可能目前还能支撑当地农业的发展。

    偏偏是这些地区,以价格低廉为优势的社区团购收割了大批用户,开始火爆起来。但即便是最大的社区团购平台,它的末端都没有冷链的身影,因为搭建冷链系统不仅成本巨大,而且需要有一定的中产阶级消费人数作为支撑,这跟居民收入有直接关系,但社区团购火爆的三四线城市,并不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势必不能走得长远。

    虽然很多企业也都看到了风口,义无反顾地以重资产投入到冷链物流园区中,但这就会造成一两年之后冷链资源的大量过剩,中国冷链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将更为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政府的重视,但重视不代表只埋头苦建,而是要对症下药。

    北上广深这类城市缺乏的不是冷库资源,而是老的冷库太多,跟不上现代的行业发展需求。中国冷库大部分层高都是5、6米,7、8米的都比较少见,超过10米、11米的就微乎其微了。且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冷库的库内操作95%以上还是靠人工搬运,尤其冷库里动辄零下18度,不应该有人工操作,极易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需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不管是扫码还是分拣只依靠人工操作,甚至还在沿用纸质的方式进行登记,需要的工作时间都会很长,还有极高的出错率,在这种模式下,效率自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北京中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成立说,中国冷链的运营者,只有1/3是自己拥有土地和冷库,剩下的2/3都是依靠租用别人的冷库来进行运营,但是这2/3其实是很难盈利的,包租冷库面临的就是“面粉多过面包”的窘境。如果这种情况不作出改变,企业很难长久发展。

    降本增效与新的可能

    冷链物流行业与其他服务行业一样,基于疫情的影响和当下的经济状况,都面临着成本的上升和利润的下降,企业还是要考虑如何降本增效。

    李成立说,国内有个现象叫甲方物流丙方化,它延伸到了供应链的上游中游,现在也在向着下游渗透,构架的一套物流体系,不光能够做自己的物流,还能为对方的客户做物流服务,这是供应链体系的延伸。

    纵观整个行业,中国冷链物流的技术和信息化也亟待提高,虽然目前不管库房还是运输部门都实现了对温度的监控,但是冷链的产品很多是非标品,在包装分拣方面还没有先进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参与。

    同时也需要更多标准化的推行,比如在托盘方面,如果大部分甲方客户全部使用通用托盘,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搬运环节的效率。还有甲方如果能够把大部分加工和粗加工的环节从销地转移到产地,也可以降低大部分农副产品和其他很多方面的成本,并方便使用更多的技术。

    能够提高冷链物流效率的是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库房的改造,这才是冷链的当务之急。

    通常,一个产品从甲方到乙方,从乙方的经销商再到C端,之间的合作衔接需要很繁冗的过程,甲方都不希望自己的客户和资源被公开。但问题是很多冷链物流的甲方思维都是产品为主、别人为辅,这种模式下角色很难塑造成功。

    虽然现在也有平台型公司,但它对冷链没有高度重视,大部分涉及到的冷链还是对它自己线上商家的服务,并没有为整个行业的其他商家进行更好的环节链接。

    现在很多企业都想做全国性质的服务链,但全国型的比较困难,区域型的则是相对容易实现。国内河南、湖北、上海、广东等地区都有企业在做区域型服务。即使是区域型的服务,面对消费者对服务的高要求,也需要各个维度的完美,还要价格低廉,做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媒体责编:qiaoyidan)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