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面对美国新核态势审议 中国更应保持政策与力量自信

    在美国媒体事先发布的“泄露”版本已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质疑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新版《核态势审议报告》(NPR,以下简称“报告”)如期出台,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国内关于限制总统使用核武器权力的争论估计会因此而更加激烈。不难理解美国从学者甚至到官员的普遍担心,担心特朗普总统会觉得这个“更大更有力的核按钮”是可以轻松按下去的,担心他输入使用核武器的密码像发“推特”一样随意。

    从正式公布的版本看,报告通篇并非没有积极内容,比如仍坚持《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基石作用,仍愿履行已达成的军控条约承诺并继续参与军控谈判,愿与中俄建立稳定关系,寻求核领域与中俄对话等。但报告中至少有两大消极内容值得关注。一是调整了美国面临的最紧迫核威胁的定位,可能引发大国核军备竞赛。报告整体上认为美国面临着迅速恶化的安全环境。比起2010年报告首次将核恐怖主义定位为美国面临的最紧迫和极端的危险,2018年报告中的威胁排序显著放大了大国威胁,把大国竞争中的核威胁放在首位,俄罗斯排第一,中国排第二,朝鲜、伊朗、恐怖分子也顺次排在后面。报告中设计了针对不同威胁“量身定制”的灵活应对方式,似乎真有打核战争的具体考虑。难怪1月29日美国16位参议员联名致信特朗普总统,针对已“泄露”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表达强烈担忧,认为这会诱发大国核军备竞赛、加大核战争风险。二是降低核武器的使用门槛,恶化全球安全环境。报告中发展低当量核武器的内容引发极大争议,各方普遍认为这是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的危险举动。虽然美国一再强调发展低当量核武器是针对俄罗斯的威胁,但低当量核武器会扩大核武器使用范围,极易刺激其他拥核国家“有样学样”。何况,所谓的“低当量”核武器,其当量也大致相当于当年美国投放到广岛的原子弹,依然有巨大毁伤力,使人类陷入可能被核武器毁灭的灾难中。

    回顾历史,美国的核战略、核态势在冷战期间有两种“典型”做法,一是粉饰强大,把核武器当“万能药”,想用核武器应对所有进攻。比如“大规模报复战略”,以大力发展核武器及威胁使用核武器显示美国的强大,但终因核战争没有赢家,无法控制升级,反而限制了美国应对低烈度冲突的军事选择,成为失败的做法。二是给对手“挖坑”,刺激对手在战略武器数量和种类上不断追赶。比如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使当时的苏联深陷与美军备竞赛,直至被拖垮。美苏两国用了几十年冷战的时间和巨额经费进行核军备竞赛,最终证明核武器只能在极端情况下、作为不得已的最后手段使用,而不能用来比数量、比种类,更不能用来比谁的核武器更便于使用。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对待核武器的超前智慧,以及中国历代领导人对这一智慧的传承。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很早就意识到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本质区别,认识到核武器是用来威慑核打击,而不是随意使用、“随便乱扔”的。在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后,中国政府就庄严宣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并始终保持与这一政策相符的力量态势,以“精干有效”为原则,打造了一支具备最起码核报复能力的战略核力量,保证了中国核威慑的可信与可靠,成为维护中国主权和安全的重要战略基石,同时又占领了推动建立无核武器世界的道义制高点。

    面对美国核态势调整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四点:一是保持政策自信和力量自信,坚定对我“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信心,并在此政策指导下继续增强我核力量的生存和反击能力;二是不随某些超级核大国起舞,不在核武器发展上比数量、比种类,不被拖入核军备竞赛的陷阱;三是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度,绝不在军事高科技上落后于世界主流;四是继续承担中国在核不扩散领域的大国责任,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与相关国家共同努力,最终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美好愿景。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