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普惠性是中国减贫一大秘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贫困发生率从1981年的88.3%降至2013年的1.9%。如果把中国排除在外,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里最为重要的减贫指标就无法实现。据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推算,中国对全世界减贫的贡献率高达70%,而众人皆知的中国增长奇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至30%,某种程度上看,中国的减贫成就比中国的经济增长更为神奇。

    人们往往把中国减贫的巨大成功归结于过去30多年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水涨船高。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没有增长,就几乎不可能使贫困指标下降。但增长仅仅是减贫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不少国家在经历增长的同时,贫困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上升。这里的关键在于穷人是否从增长中得益,也就是所谓的增长的普惠性问题。显然,中国减贫成功的秘诀需要从普惠性的角度去寻找。

    中国经济增长的普惠性至少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第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在中央政府层面,成立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且每级政府都有相应的扶贫办公室,专门帮助支持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尽管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众说纷纭,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市场能够解决资源分配问题,但一个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的观点是,市场无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更无法解决社会全面发展的问题。而贫困恰恰是收入分配问题的核心,本来就需要由政府来参与解决。

    第二,积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用专业术语讲,保证普惠性等价于控制贫富差距,而在所有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最大组成成分就是城乡差距。这样一来,在欠发达国家积极有序推进城镇化便成为解决贫富差距的重要出路。这是因为欠发达国家的财力有限,同时贫困人口占据很大比重,非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也不高,所以基于“劫富济贫”的财政转移来应对贫困问题根本没有可行性。在这种情况下,减贫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农村人口进城,与城市人口一起分享增长红利。目前在中国的城镇存在不少于2.7亿的农民工,他们支撑起大量农村人口的收入。如果没有工业化,没有城镇化,中国的贫困问题即便在今天仍将非常严重。现在,中国还绘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蓝图,城乡融合发展将进一步为减贫事业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第三,充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中国这句口头禅,折射了中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基础设施的重视。事实上,中国在道路、通信、电力,饮水等方面投入巨大。基础设施的作用是方方面面的,最为主要的是减少交易成本和促进市场整合,这无疑推动了城乡综合发展,使农村能够从发展中受益。在很大程度上,公共基础设施可以被当作公共产品,而道路、电力、饮水和通信等公共产品能帮助有效降低贫富差距,即改善普惠性。

    上述中国减贫经验在其他国家也具有相当的可复制性,关键在于相关中央政府的扶贫意愿、决心和力度。中国全方位扶贫、全社会扶贫的经验是其对全球减贫议程的一大贡献。展望未来,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业务的扩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努力,中国将进一步为其他国家的扶贫工作传经送宝,帮助发展中国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为国际扶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