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勾画的发展蓝图中,慢行网络成为一大亮点。
放眼北京,慢行系统示范区渐成规模,城市处处皆风景——3月8日,记者走进王府井街区发现,往常机动车乱停乱放的情景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花箱绿植,共享单车整齐摆放,自行车专用道(非机动车道)整洁宽敞,繁华的商圈秩序井然……街区漫步的市民和游客纷纷感叹,北京更宜居了!
出行之变,源于北京“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理念。“十三五”期,北京逐年稳步推进慢行系统整治工作,市区两级累计完成1333条道路、3218公里自行车车道整治任务,核心区主干路自行车道整治实现全覆盖,绿色出行环境水平逐年提升。
首次构建慢行交通评价体系
人行道上停满自行车,走路需要绕来绕去;汽车“抢入”非机动车道,自行车没法骑……近年来,针对老百姓在骑行、步行中面临的困扰,北京出台一系列制度方案,从源头保障慢行优先落到实处。
修订《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改善技术指南》,出台《北京市城市慢行交通品质提升工作方案》,制定《关于规范道路停车位规划施划工作流程的通知》《关于保障慢行优先规范道路停车位设置条件的通知》,“回头开门法”纳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驾考范围……多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有效地保障了自行车道路权,不断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
“2020年,北京整治任务为378公里自行车道治理,去年年底完成148条道路、382公里整治工作任务,核心区主干路自行车道整治实现全覆盖。”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城市道路管理处工作人员荆禄波介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编制了《慢行交通服务评价考核体系》,首次构建了以效果为导向,兼顾设施和管理两个方面,形成包含11项评价指标的慢行交通评价体系。同时,组织开展2020年度慢行交通综合指数专项考评工作,对城六区及城市副中心区域慢行系统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研究慢行系统整治提升对策提供数据支撑。
“人让车”向“车让人”转变
机动车转弯半径减小车速慢了、压缩机动车道宽度为骑行步行让路……随着北京慢行系统品质逐年提升,王府井、CBD、望京等一批慢行示范区建成,出行路上“人让车”正在向“车让人”转变。
记者在王府井慢行示范区大纱帽胡同看到,机动车道压缩后,非机动车道拓宽至3米,人行步道最宽处达到4米。除了骑行、步行更痛快,通过步道砖的铺设,缩小路口转弯半径后,右转车辆进一步降低速度,既保证了行人的通行安全,又提升了行人和骑行人的通行效率。
“东城区尝试将王府井区域内市政道路和街巷胡同有效结合起来,使骑行更舒适、步行更通畅。”东城区交通委员会市政设施科科长张庆山介绍,通过智慧停车App、共享单车入栏结算等措施,实现王府井地区地下停车场车位“上网”,引导车辆规范停放,有效改善了王府井慢行系统环境。
在北京,这样的便民举措还有不少。在朝阳区CBD慢行示范区,全域通过压缩机动车道、缩小路口转弯半径、加宽步道和自行车道、公交站台后绕等方式,保障慢行交通路权;增加了25处安全岛,增设违停监控167套、违法鸣笛监控17套、机动车未礼让行人监控13套,实现全域道路禁停抓拍;设置349个电子围栏停放区,将全域共享单车控制在1.5万辆以内,入栏结算,围栏外禁停,净化步道空间环境。
伴着河流骑回家
周末清早,晨风微凉,林鸟啁啾,朝阳区和石景山区的骑行爱好者已在路上,沿途顺手拍上几张美景,为绿色出行留下一段生动回忆。
“2020年,朝阳区将通惠河东三环路桥至庆丰桥段左岸、庆丰桥至东四环路桥右岸划为禁行社会机动车巡河路段,促成了CBD内部道路与城市森林公园、庆丰公园、通惠河水道互联互通。”荆禄波说,这一措施实现了市民“伴着河流骑回家”的美好愿景。
在石景山保险产业园地区,滨水绿道、园林步道、园区便道和空中廊道“四道融合”,打造出最美慢行系统示范区。其中,滨水绿道位于永引渠北侧,长1000米、宽约2.5米,采用防腐木及钢板护栏保障行人安全,平整的石材地面满足行人漫步需求;园林步道位于永引渠南侧及中心绿地内,交错纵横营造闲适有趣的氛围;空中廊道南起南侧绿地,串联园区内各个地块,采用钢架结构,一方面解决车辆干扰问题,另一方面可供行人全方位多角度欣赏园区景观。
“石景山区还开展了永定河引水渠景观提升工程,设置‘庐台’景观节点,对3座桥体进行修缮亮化,并将长4公里的永引渠北路改造提升为慢行路。”荆禄波介绍,按照森林城市的标准提升全线绿化工程配置,石景山区增加滨水景观小品、完善夜景照明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打造“一带滨水、两廊共建”的城市滨水景观,实现永引渠区域“水、路、绿”整体提升,为市民提供滨水休闲、文化旅游、健身锻炼场所。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