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公路

    域高原写传奇──写在花久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之际

    这是一条连接新疆、青海、四川三省区的西部区域经济大通道;

    这是一条贯穿我省果洛、玉树、海西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便捷干线公路;

    这是一条永远结束果洛藏族自治州不通高速公路历史的标志性工程······

    花石峡至久治高速公路经过上万名建设者4年的艰苦鏖战,终于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建设理念,圆满完成389公里双向四车道路基路面、224座桥梁、9座隧道以及大量的附属交通设施工程的施工任务,全线即将通车运营。

    这条铺筑在高寒、高海拔地区、且穿越三江源自然保护核心区的黑色长龙,自西北向东南途经果洛州的玛多、玛沁、甘德、久治四县,串连花石峡、下大武、雪山、东倾沟、大武、大武镇、江千、下藏科、门堂、智青松多等10个乡镇,直达青、川两省省界分水岭。沿线只见新修的公路穿山跨涧,蜿蜒起伏,线型流畅,路面平坦,桥隧设计科学合理,标志标线齐全醒目。虽然已是深秋季节,空气寒冷,飞雪漫舞,但黢黑的公路与洁白的雪山相映成趣,优美的线条与广袤的草原和谐共处,更显出一种大气磅礴之美。

    花久公路通车后,从果洛州大武镇开车,只需7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成都,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由大武镇至德令哈的路程也将由原来的12个小时缩短为4个小时;至格尔木的路程将由原来的1天以上缩短为6个小时;至玉树州玉树市的路程将由原来的12个小时以上缩短为6个小时……

    强化管理,努力打造高原精品工程

    花久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八纵八横”骨架公路网的八纵之一,是青海省“三纵四横十联”骨架公路的组成路段,也是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青海跨越式发展和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工程意义重大,社会关注度高。从工程开工之初,承担工程建设管理任务的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就始终秉承“质量安全第一”和“环保优先”理念,严格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双标”管理要求,以打造优质、高效、环保、安全工程为目标,以坚持四项审查、突出五项注重、加强六项管理为思路,结合项目实际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及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通过开展“制度落实年”“管理提升年”“安康杯”“六比六创”劳动竞赛等活动载体,积极克服各类困难,狠抓各项措施落实。

    花久公路全线共有40个标段、70多家单位参建,管理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办认真按照“干一项工程,铸一个精品”的要求,认真围绕18项质量指标,坚持以身作则,分片负责,对路基、隧道、涵洞以及施工技术、现场管理等进行严密监督监管;各业务部室主动开展上下内外工作对接,确保在管理上不留缝隙、不留死角;各施工企业全面落实标准化施工体系,坚持施工现场领导带班巡查制度,强化对施工过程质量、安全、进度的管控力度,全方位扎实有效地推进项目建设。

    针对工程项目地处高寒缺氧地区、施工环境差等情况,各建设单位视驻地为家,因地制宜为一线职工修建了舒适、顺心的宿舍、食堂、浴室、篮球场、文体娱乐室和医务室,配备了齐全的文体设施和相应的医疗人员以及常用药品、抗高原反应药品、氧气袋和吸氧装置,定期开展相关文体活动,适时组织职工进行体检。这些温馨的举措,为一线职工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氛围,极大地增强了建设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海拔高、条件差、难度大等各种挑战,他们不断挑战极限,顽强拼搏,用实际行动全面践行了“缺氧不缺斗志”、“海拨高,斗志更高”的铮铮誓言!

    生态先行,催生西北首条绿色循环低碳公路

    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多年冻土是青藏高原公路施工的“三大难题”。作为2014年度交通运输部5条“绿色循环低碳示范公路”主题性项目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花久公路建设来讲,如何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是对建设者智慧和能力的巨大考验。为最小程度地破坏沿线生态,建设者们不惜增加投资,通过开挖架设“金隧银桥”来避让生态脆弱区,减少对高原多年冻土的扰动。

    自2013年9月动工以来,建设者们秉承“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能力的投入、最大程度的恢复”理念,针对高寒高海拔敏感区域的生态特点,大力开展河道疏通治理、边坡草皮绿化、隧道废渣再利用等环保施工,同时在经过河流、湿地的大桥上安装桥面排水系统,在隧道、服务区采用LED照明系统,以最大限度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记者曾在海拔4300米的东倾沟乡路面施工现场看到,培植近3年的路基边坡牧草长势喜人,新铺的油路面就像从草原上长出来一般。

    在桥隧比达27.2%的花石峡至大武段,主峰海拔6200多米的阿尼玛卿雪山就横亘在眼前。雪山下,已经建成的花久公路海拔第一高桥——恰布龙特大桥像一道美丽的彩虹,一端向绿色草原延伸,一端联结了雪山之门——雪山1号隧道。

    “花久公路是一条生态示范路,在每个环节都需要做到一丝不苟。”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进驻工地后,一律用栏板将主要的施工场所和生活区圈起来,并且通过标语、环保宣传车等途径,向施工人员宣传环保知识,时刻提醒人们要注重环保,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由于穿越高原多年冻土区和一批著名旅游风景区,花久公路在建设中除全方位多角度探索、应用推广高速公路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及绿色环保的技术、措施及管理方法外,还通过创新集成应用路面温拌沥青混凝土技术、隧道节能通风设备、ETC不停车收费通道、施工中的机械控制等30余项节能减排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将绿色节能理念贯穿于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大大减少了资源损耗和生态破坏。

    如采用废渣再利用“无痕化”施工理念,将隧道剩余弃渣综合再利用,将可用碎渣最大可能的用于路基填方或加工为砂、石等建材,尽量减少弃方量,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服务区生活污水全部经过污水处理设备后储存于水池,用来冲厕、绿化;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充沛的实际,在沿线管理分中心、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区等均采用适宜的节能照明及热水供应系统等。

    据了解,作为我省首条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花久公路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形成高原、高寒地区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建设系列标准和规范,使得我省在冻土地区公路建设中取得的多项研究成果得以推广使用,更为下一步京藏高速公路的上马建设积累了技术储备,有助于推进和完善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体系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体系建设。

    花久公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青海交投公司在抓好公路建设的同时,积极组织各施工单位为沿线农牧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先后完成了沿线中小学校、寺院场地硬化4万多平方米,修建便民道路21条53公里,修建便民桥及便涵5座长210多米,组织参建单位为寺院僧众、孤寡老人、残疾人捐款捐物和开展“一对一”帮扶等活动,累计投入资金达380余万元。同时,动员各施工单位主动吸纳沿线牧民群众参与花久公路建设,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切实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有力维护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叙写传奇,造福沿线地区百姓

    花久高速公路所经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处达4500多米。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机械功率平均下降30%以上。人在这里即使不动,也相当于沿海内地负重20公斤以上。

    然而,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广大参建员工牢记“扎根高原,献身交通,筑路架桥,造福人民”的使命,逢山开路,遇水造桥,在人迹罕至的荒原开辟通衢大道,用生命和汗水书写青海筑路史上的奇迹。

    4年中,他们共完成路基土石方3993万立方米、防排水工程863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工程量堆成1米的立方体,可绕赤道1.2圈;

    修建特大桥6座、大桥69座、中小桥梁149座,总长达38.735公里;开凿特长隧道5座、长隧道4座(双洞),其单洞总长达56.333公里,如果将这些桥隧首尾相接,几乎相当于西宁至倒淌河的公路距离;

    通过草皮移植、三维网植草、挂网喷浆、骨架护坡等技术,实施绿化环保工程900多公顷,使裸露的地表重新披上了新绿……

    4年中,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青海公路史上多个“之最”或“第一”:一次性投资最大(230亿元),一次性开工建设里程最长(389公里),桥隧占比最高(20%以上),施工难度最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雪山隧道海拔居世界第一),交通效益最为明显(缩短公路里程200公里以上),我国西北地区第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公路.······

    花久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不仅拉近了新疆、青海、四川三省区的时空距离,成为密切其经济、文化交往交流的重要纽带;而且通过在花久高速沿线设置的花石峡、大武、久治等地的互通式立交,把沿线的公路、城镇等经济节点串连起来,使沿线的人流、物流快速流动,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花久高速公路将沿线冬给措那湖、阿尼玛卿雪山、曲格那降魔白塔、年保玉则等一批著名景点和名胜古迹连接起来,对于形成高速化的高原观光旅游主打线路,建设阿尼玛卿高速公路“藏文化”旅游服务区,加快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为果洛州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花久高速公路通车后,不仅能完善果洛交通体系,更能拉动果洛旅游业的发展。并且把花久高速公路打造成为一条高原观光旅游线路。”果洛州交通局局长刘应德说。

    而作为花久高速公路建设业主单位的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更是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他们为能亲身参与并具体实施这项伟大工程而深感荣幸,更为能不负重托、圆满完成花久高速公路建设任务、促进青海交通“四个发展”、造福全省各族人民,而倍感自豪!

    攻坚克难,破解冻土层施工难题

    今年6月3日,花久高速公路最后一座长大隧道——久治2号隧道实现贯通,为全线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花久公路地处高寒高海拨缺氧地带,施工最高海拔达4600多米,气候条件恶劣,大部分均为多年冻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被有关专家称为工程“禁区”;尤其是花久公路的9座隧道,均修建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冻土地带,在冻土层上施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自隧道开挖以来,青海交投公司多次组织国内高原冻土施工专家现场会诊,探索性采用钢波纹管涵、xps隔热板路基、热棒路基、片石通风路基、添加剂、早强剂、热拌温铺、快速施工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寻找解决高原冻土和低温施工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同时,根据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扰动、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总体施工原则,并采用抛石挤淤、回填砂石料、水稳料填封等方法治理局部冻融翻浆;通过在混凝土砂浆和水稳料中添加早强剂,在沥青拌和料中添加温拌剂,在低温下进行快速碾压成型,以及混凝土预制、桥基涵洞搭建暖棚生火保温等方法,攻克高原冻土和低温条件下施工技术难题。

    与阿尼玛卿雪山隔川相望的雪山1号隧道,双洞总长9065米,施工最高海拔达4800多米,年平均气温零下4度,最低气温零下40度,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的高速公路隧道。

    “修建这条隧道最大的难点就是隧道进口处要穿越大面积冰川堆积物和10公里多年冻土层。而国内外经验显示,在施工前的勘察过程中如果勘察到冻土层都是尽量躲避绕行。”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曹校勇说,他的团队已经对多年冻土层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持续研究,当2011年8月来到阿尼玛卿雪山进行勘探和选线工作时,冻土着实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2013年7月,中铁十八局三公司和中铁五局的施工人员顶风冒雪,打响了艰苦卓绝的雪山1号隧道开挖战。项目经理李士栋介绍说,公司虽然派出了有着7年高寒地区隧道建设经验的精干队伍,但是还从未在冰川堆砌物的多年冻土层修建过隧道。

    “当时开挖的时候,我们从地表以下一米五到两米左右就开始遇到冻土,这个时候相当的坚硬,跟石头一样。但是挖出来以后,暴露在空气中,两个小时它就化掉了,这肯定影响隧道成形,它不能成洞,我们在泥巴堆里打隧道是肯定不成的,这时困难很大。”李士栋说。

    “该隧道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存在高地应力,施工难度极大。仅在470米长的斜井开挖中,原本只需40人左右的施工队,前后就更换了2000多人次。施工中最大一次涌水量达2.8万立方米,掌子面喷水5米以外。”中铁五局施工队长阳雷说。

    如何保持冻土的稳定性,避免随着气温的变化而融化或冻胀,并且还不能破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这是冻土隧道施工必须破解的难题。

    在建设、设计、科研和监理部门密切协作下,花久公路的建设者们创造性地利用极寒条件下冻土稳定性高的气候特性,采用“混凝土抗冻融”、“三次衬砌”、“防寒泄水洞”等特殊工艺,成功破解了高原“冰碛堆积物”地质隧道开挖、高原偏压隧道掘进、高寒隧道防排水等世界性技术难题,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按期安全贯通了雪山1号隧道,为极端气候条件下我国高原冻土隧道的施工与科研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隧道采用防冻保温设计、大桥采用耐久性措施、路面采用耐久性沥青混凝土、温拌沥青混合料和引气水泥混凝土……在花久公路建设中,针对年平均气温低于零下4℃、冬季严寒漫长的现状,建设者们采取了上述五大技术措施来处理冻土路基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多年冻土,保证路基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有效延长路基路面使用寿命,减少或降低运营养护费用。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