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路桥集团北新岩土公司8号公路项目施工小纪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部的喀喇昆仑山山区,奋战着北新路桥集团北新岩土公司承建202004-8项目部(以下简称“8号公路项目部”)的职工们,他们承建着迄今为止北新路桥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高原项目,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氧气含量仅占平原上的47%。
满眼的高山深谷,蜿蜒盘曲的公路,离得很近的阴天白云,充盈于心的是从未有过的新奇之感。与繁华的大都市相比,这里更多的是奢侈的寂静和辽阔。翻过4个达板,最高海拔4969米,经过大约8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了处在昆仑山腹地的承建8号公路项目驻地,明显症状呼吸困难,头疼,虽然缺氧缺到全身不舒服,但深深感受到了8号公路项目部满满的温暖与关爱,他们送来了开水、棉被、氧气罐,并细心讲解在缺氧的情况下怎么缓解身体不适等问题。从山重水复疑无路,顿时变得柳暗花明。
施工先行 从不停歇
板车终于驶入8号公路项目施工区域,此时已是下午5点,雪势仍只增不减,到处白茫茫一片,厚厚的积雪,对工程建设及施工人员生活是极大的考验。但现场工程施工并没有因大雪、因寒冷而放慢脚步,一线工人们仍在风雪中加紧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为确保完成年度生产目标,该项目领导班子在海拔3980-5400m的施工现场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带领项目全体技术人员浴“雪”奋战。
天寒地冻,寒风瑟瑟,室外平均温度达到零下20℃,呼出来的气一阵儿就在睫毛上挂成冰珠了。呼啸的寒风冻得人瑟瑟发抖,但工人们仍在坚守一线,经常在大雪中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根据项目沿线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在项目工地现场建立了两个保通点,并在三十里营房建立了后勤供给及轮换休养点基地。项目保通现场配备5人值班小组,三十里营房休养点确保15人以备轮换补给,以达到每十天轮换一次,每一个月保证整体轮换一次。项目现场每个保通点配备有2台装载机、1台平地机、1台轮式挖掘机、1台履带式挖掘机和2辆运输车辆,确保冬季保通工作能够严格按照业主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
8号公路项目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始终不渝秉持着初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劲头、以“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建设氛围稳步向前推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项目生产经营开展党建工作,认真落实《党建目标责任书》工作要求,并结合项目特殊情况,以融入生产经营为有效手段,以服务生产经营为主要途径,以促进生产经营为根本目的,结合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工作,通过“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把党员充实到建设工程各个重要环节,设立工程质量岗、施工安全岗细化每位党员的岗位职责,让每名党员依据自身专长,主动亮明身份,主动认领岗位,切实发挥党员在建筑施工一线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积极抓好项目党建工作的同时,极大的调动了党员领导干部、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带动了技术骨干和一般业务人员向党组织靠拢的思想意识。
党建工作的坚实步伐,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尽管项目压力重重,施工任务极具挑战,在项目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嘘寒问暖与鼓舞带领下,在一系列保障措施下,面对极端的恶劣天气及紧张的工期,项目参建人员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连续奋战、奋力拼搏,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一个个拦路虎,推动了一个个节点目标的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为该项目配备了高质量的高原方舱车、制氧机以及集装箱板房,规划建成了符合高原施工特点的项目部标准化驻地。并在2020年12月5日业主组织的冬季保通和项目驻地建设综合检查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并被列为项目沿线示范工程并组织其他标段观摩学习。
青春溯流而上 绽放雪域高原
一张张发紫的嘴唇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疤”,裂开的“疤”间露出干巴的白肉,脸上一道道被高原紫外线和雪风吹得的沟壑。一眼望去,这表象是这支年轻的北新队伍最独有的特色。
“刚要入睡,就被缺氧的窒息感憋醒,然后大口呼吸,再入睡,又被憋醒,一晚上要持续很多次才能勉强入睡。”年仅29岁的施工队员薛宝说起初到高原上入睡情景苦不堪言。
几个月以来,薛宝从当初的土方开挖,到独立基础建设,他学到了很多,掌握了施工工艺、技术质量,学会了现场管理,处事交流等工作方法。他觉得,在8号公路项目这几个月以来,他的个人身心得到了锻炼,变得成熟、稳重、吃苦耐劳、能忍受孤独。专业能力也大幅度的提升,施工图纸看得更仔细了,施工方案写得更具体了,施工中的各种技、方式方法及重点难点也逐步掌握。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挚爱,所以蜕变。他认为这是丰收的几个月,也是成长最快的几个月。
这支“铁军”中有3位娘子军,分别是徐蓓蓓、白如萌、孔沁玺,她们平均年龄 26岁。这支“娘子军”时刻铭记“缺氧不缺精神”,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忘我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被大家亲切地称她们为昆仑山上的“三朵雪莲花”。
三个可爱的姑娘们生活在高原,最怕的是高原反应,气喘、干咳、乏力、头晕、胸闷、头重脚轻、心跳加速、食欲不振。特别是夜晚难以入睡,憋得人喘不上气来,翻来覆去,躺下、起来,来回踱步,坐立不安盼天明。平常喝的水烧至75度就鼎沸,高压锅闷的米饭吃起来也有些夹生,呕吐腹泻,体质下降很正常。往来的过客,在这里待上一天都难以忍耐,可她们,在这里一干就是1年。用“不易”一词来形容她们似乎显得有些苍白,倒不如用“搏命”一词更加贴切。
“高原再高,也高不过我们的斗志!路再难修,也难不倒我们不怕吃苦的精神!让昆仑山见证我们成长的脚印,见证我们为祖国边防公路建设付出的绵薄之力,见证我们无悔的青春!”项目资料员徐蓓蓓说道。徐蓓蓓主要负责各类文件的收发、传阅,施工资料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存档,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隐藏着一声叹息。徐蓓蓓想起第一次来到项目施工现场时的情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细声细语地说道:“因为当时有一份紧急的文件要各部门人员传阅,但当时大家都在施工现场,我必须要去施工现场,一路上气候变幻莫测,时而雨雪,时而冰雹,空气稀薄,到达第一个施工点,海拔大概5300多米,穿着厚厚的大棉袄,畏畏缩缩的下车,当时以为自己已经适应了高原生活,应该反应不是很大,但是越往前走,感觉头越发的沉重,为了工作强忍着痛苦大步流星向前走,准时把文件送到各个部门人员手中。
“三朵雪莲花”她们都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为着自己的目标和事业,坚守着、奋斗着、拼搏着……
浓浓昆仑情,灿烂路桥人,悄然而至的情系着你、我、他。北新路桥人秉承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却从不怕苦路桥精神,在施工现场相互鼓励,发扬攻坚克难精神,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现场施工生产中,朝着“以匠心铸就非凡,为打造品质昆仑”的目标风雨无阻,一路前行!(文/张丽红)
(新媒体责编:cz2020)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