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公路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一)

    三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金融投资、商务往来、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其中又以基础设施板块较为突出,发展空间甚大。

    自2013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 议以来,沿线国家在金融投资、商务往 来、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 作,其中,又以基础设施板块较为突 出,发展空间甚大。笔者通过分析“一 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发展、“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趋 势,以及中国对接“一带一路”基础设 施投融资模式的方式等,总结中国企业 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中的投融资机 会,同时从国家、地方和行业层面,以 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为目的,提出了相关意见。

    据统计,未来1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总额有望达到6万亿美金。

    PPP将在“一带一路”基础设 施建设中广泛应用

    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投融资模 式主要包括政府投资、私有化和P P P三 大模式。其中,P P P方式的运用尚不普 及,通常仅占基础设施投资总量的10% 左右。究其原因,包括行政性限制:比 如中国财政部颁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 合作项目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第 二十五条规定,每一年度全部P P P项目 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 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通 过财政预算限制的方式收窄了PPP的发 展规模;私有化程度较高,比如英国、 泰国等国家由于本国经济私有化程度 较高(包括土地私有化等),所以PPP模 式的适用空间不大等。

    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对 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基于P P P模式的特点,预计未来PPP将在该区域得 到广泛推广和适用,其原因大致如下:

    应对国家财政资金不足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水平偏低,多数国家存在财政资金吃紧 的现象。包括缅甸、俄罗斯、叙利亚等 国财政赤字明显,甚至超出了国际警戒 线。如果单纯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基础 设施建设运营,恐难以平衡大量基础 设施新建的资金缺口。

    而P P P模式中,虽然可以通过政府 付费,以及行政性缺口补贴的方式一定 程度上支出财政资金。但是较之政府 投资来看,其避免了项目在建设期短时 期内,对财政资金造成较大压力。同 时,对于使用者付费的经营性项目而 言,政府财政几乎可以完全不支出资 金。以上优势使得P P P模式有效地应对 了“一带一路”沿线国财政资金不足的 问题,借助社会资本补充国家公务服务 职能,创新融资方式释放政府财政压 力。在缓解财政赤字的同时,为基础设 施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充分发挥社会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

    根据资本的特性,社会资本由于 所有制的原因具有一些天然优势,即管 理高效和经营创新。这是政府经营管 理中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比如北京地 铁4号线项目,通过引入具备国际实力 和行业经验的投资人,借鉴当时全球先 进的地铁建设运营理念,提高了地铁 的建设效率和运营服务水平,使之成为 中国PPP项目的成功典范。

    同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的落后除了涉及资 金缘故外,还追究于缺乏先进的工程 建设技术、高效的项目管理经验、专业 化的人才队伍等。所以,P P P模式携带 社会资本的天然基因,通过整合全球 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各阶段的优质技 术及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模 式经营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这恰 好补足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 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职能的弱势,充 分体现了PPP模式的整合能力。

    保留国家对公共服务的监管权力

    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除了提供 融资作用,构建整合格局外,其有别于 私有化的重要特征在于:私有化模式下 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除法律法规外, 政府往往无从监管。当项目面临工程延 期甚至停工时,虽然严重影响了公共服 务职能的提供,但是如果不涉及法律法 规的强制性规定,也将处于政府监管 的空白地带。与之不同,P P P模式中,政 府与社会资本的关联除了受法律法规 的规制外,还受制于各方签署的P P P合 同,P P P合同中不仅明确了政府方的监 管权力,同时赋予了在特定条件下政府 方介入P P P项目公司的权利,并严格列明了政府方、项目公司以及社会资本各 自的权利义务。

    此外,在多数PPP模式下,项目公司 一般不享有项目土地的使用权或所有 权,以及地上附着物(包括房屋等)的 所有权。因此当项目公司清算转移时, 程序较为简单,政府方无需支付项目资 产相关溢价。或者当发生项目土地征用 时,政府方也将具有完全的权限处置项 目公司资产 。

    可见,P P P模式保留了国家对基础 设施的权益,以及对公共服务职能的 监督。而该种监督不仅以法定的方式实 现,还以约定的方式保证了每个项目围 绕其各自特点开展经营和监管。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