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公路

    国内油价迎十二跌 东莞出租车燃油费暂时不调

      油价、天然气价下降,的哥每月燃料支出也随之减少,市民盼尽快取消燃油附加费,物价部门回应:

      近日国内油价迎来第“十二跌”,沈阳、厦门、深圳等多个城市日前宣布下调出租车燃油附加费。市民表示,现在油价、天然气价都降了,收了9年的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也该有所松动了吧?

      市出租车行业协会负责人昨日表示,东莞出租车起步价低于珠三角其他城市,如果取消燃油附加费,出租车将面临巨大经营压力。物价部门也回应,目前暂未考虑调整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下一步将综合考虑出租车行业的经营环境、实载率、燃料结构和成本等方面因素再作决定。

      文/广州日报记者彭筱璐

      现状:

      车用压缩天然气也降价了

      记者了解到,新年刚过,不仅油价“十二连跌”,连坚挺一年多的车用压缩天然气价格也终于下降了。市发改局根据气源价格变化和市场供求情况,决定从今年1月10日起降低车用天然气价格,每千克降低0.4元。

      其中,车用压缩天然气(CNG)最高销售价格由原7.30元/千克调整为6.90元/千克;车用液化天然气(LNG)最高销售价格由原7.10元/千克调整为6.70元/千克。上述价格为最高限价,下浮不限。

      记者对比发现,2013年10月10日起,东莞上调了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其中车用CNG最高销售价格由原5.00元/立方米调整为5.20元/立方米;车用LNG最高销售价格由原6.70元/千克调整为7.10元/千克。2014年5月26日开始,全市车用压缩天然气(CNG)加气机将由体积显示更改为质量显示,车用CNG最高售价将改为7.30元/千克,并维持原有车用CNG气价水平。

      疑问:

      1元燃油附加费为何还收?

      根据交通部门数据,目前东莞有九成的士可使用天然气。相关负责人解释,东莞出租车大部分是既可充天然气也可充油的。

      天然气每千克降价0.4元。这意味着,使用车用天然气的的哥们,每个月可减少燃料支出约200元。以93号汽油为例,按照每天行驶400公里,每100公里耗油8升为准,一辆出租车每天耗油32升。根据去年7月的价格相比,每升降了2.73元,出租车每天就可省70~80元汽油费。

      然而,一元的燃油附加费还在对乘客继续收取。对此,有市民询问:油价、天然气都降了,为何还继续收燃油附加费呢?

      物价部门:

      燃油附加费最高时收过2元

      市物价部门对此回应称,2006年为疏导燃料成本增加对出租车行业影响,物价部门于当年6月1日起开征出租车燃油附加,在运价外由出租车司机收取每车次1元的燃油附加费。

      “最高时还收过2元。”市发改局价格管理科负责人黄鹤权解释,在油价涨势明显的时候,东莞没有涨起步价,而是采取收燃油附加费补偿出租车司机。

      目前虽然油价、气价有所回落,不过暂时还没考虑调整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下一步将继续关注油价变动情况,综合出租车行业经营环境、实载率、燃料结构和成本等方面因素,再考虑是否调整出租车燃油附加费。

      出租车协会:起步价十年未涨

      出租车燃油附加费是否应该调整呢?对此,市出租车协会负责人王建文认为,目前东莞出租车起步价十年未涨过,在珠三角也属于较低水平。无论降低或取消将会对出租车行业带来巨大经营压力。他表示,现行出租车运价于2002年1月实行,之所以“油改气”后仍收取燃油附加费,就是出于对的哥补贴的考虑。

      司机:空驶率高赚不回本

      “马上又有一批新出租车运营,生意会变差,如取消燃油附加费每月又要损失600~800元”。华悦出租车行的刘师傅表示,如果取消燃油附加费,他会转行。

      的哥刘先生也反映,的哥出租车夜晚空载率极高晚上上客率甚至不足五成。“哪怕就是降一半燃油附加费,司机压力都会变大。”他还表示,东莞的哥习惯用天然气,与油价相比天然气降价甚小,如果把燃油附加费一刀切掉,许多司机会叫苦不迭。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