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公路

    台州沿海高速打造全国交通“品质工程”样板

    沿海高速公路工程作为台州单体投资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技术标准高,施工难度大。该项目通过精细化施工、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监测抓质量与安全,台州湾、乐清湾工程先后承办了全省、全国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现场会,成为交通建设领域的台州名片、全国样板。

    一、实施设备与技术创新,精度控制达到“毫米级”

    一是发挥科技引领,机器换人确保精度控制。台州湾工程钢筋加工与组装广泛采用数控设备与定型胎架,有效提高工效、精度与规格统一度。研发并改进加强箍自动弯曲机及钢筋笼成品检测设备,实现钢筋立柱保护层厚度误差控制在正负5毫米内,节段梁拼装等混凝土成品构件内外尺寸达到毫米级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达到90%以上。乐清湾工程施工构件、桥梁节段成品、桥梁跨节段梁合拢精度均超国家标准且验收合格率均达100%。

    二是推进自主创新,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乐清湾工程通过工艺“微创新”,形成工艺微改进14项,设备微改造8项,工法微改良4项。工程采用国内最长节段梁预制拼装跨海桥梁、国内最大跨径变截面节段梁V墩刚构、国内最精确节段梁预制拼装和首次大范围采用桩底后压浆技术等先进工艺,开创了国内桥梁建筑的先河。专门研发“轴系互换测设法”、“架桥机四维矩阵式4DM安全监管系统”,桥梁合拢全部实现15mm以内(国家标准20mm)精度,为全国领先水平。

    三是注重环保水保,降污减排打造生态工程。乐清湾工程3座隧道6处洞口中,5处采用削竹式结构,以“零开挖”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厂区内生产、生活污水排入城市管网系统,或设置污水处理站达标后再行排放,实现污水“零”排放;将路面工程与隧道工程并入同一标段,统一调配全线路基弃方用于建设,减少弃方用地780亩,实现弃土场“零建设”。台州湾工程响应“五水共治”实施自查,自行查处泥浆外溢行为5起,对施工单位课以违约金5万元。

    二、建立标准化管理链条,安全生产实现“零事故”

    一是建立标准化样板,全线推广抓品质。台州湾工程针对隧道、桥梁、路基等工艺难点,在全线择点设立试点,总结归纳可复制的标准化施工手段及设备、技术,先后召开7次现场会进行全线推广,实现项目全标段隧道施工、现浇箱梁、盖梁施工及便道养护管理、桥梁立柱钢筋笼保护层工艺控制、T梁仓储配送施工等标准化要求全面统一。对标准化执行情况打出监管“组合拳”,试验检测、桥梁监控、软基监控等8家专业单位合署办公,组建沿海高速公路质量控制中心,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作用,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实时管控。严把原材料准入、验收和抽检“三关口”,发现问题坚决返工,目前已对施工、监理单位因质量问题共课以违约金175万元。

    二是构建现代化班组,厘清职能强管控。台州湾工程整合技术力量重心下沉施工一线,建立“8322”管理模式,即成立8个现场管理组、3个线上专业指导组(桥梁、隧道、路基)、2个第三方服务管理组(质控中心、信息化中心)和2个线上统筹组(质量进度、技术监督),实现机制更明确,层级更顺畅,职权更清晰,管控更有力。乐清湾工程实施班组“6S”管理,落实班组“首件认可制”与“清退制”,对连续3次首件质量不合格班组予以清退,目前已累计清退班组69个。

    三是引入第三方服务,闭合管理保安全。台州湾工程针对项目桥隧比例高、施工形式多、水上高空和立体交叉作业多、参建单位及人员多、时间跨度大、战线长、建设条件复杂等客观问题,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三项第三方安全顾问服务,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执法检查,以抄告单形式告知存在问题并限期整改,形成工作闭环。乐清湾工程全线采用人脸识别实名制登记管理,对隧道、桥梁等重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准确视频监控,制定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细则,开发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对施工人员进行“掌上”培训考核,提高作业安全保障能力,目前未发生安全事故。

    三、构建信息化数据平台,品质监管注入“芯活力”

    一是打造“互联网+”工程监管平台。台州湾工程以关键数据监测、视频监控以及项目管理三大职能为重点,整合各项业务子系统建立“3M项目建设综合管理系统”,其中视频监控系统共计208路摄像头,拌和站数据采集系统52套,试验机数据采集系统54套,桩端压浆数据采集系统12套。这一平台突破了“以人管人”、“以人盯人”的传统管理模式,形成系统集成、模块整合、数据分析、联动管控的新型监管模式。

    二是强化数据运用实现“智能监造”。台州湾工程依托“3M项目建设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一个系统、协同作战”的工程管理效果,工程监管效率和效能大幅提升:通过360度无死角监控,实时采集、传输关键质量参数数据,以更加精细化的方式来为工程质量把关;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实现数据联动分析;强化大数据应用,促进工程数据从“被动监测”到“主动分析”的转变。

    三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纠错”。乐清湾工程搭建BIM技术管理平台,利用该平台建立工程可视化模型,主管部门、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多方参与,通过三维推演等方式优化施工方案、完善设计精度,共对主体结构物和临时结构进行“碰撞纠错”81处。在大型设备和重点施工部位安装安全监控“黑匣子”,接入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安装视频监控点291个,对隧道、桥梁等重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准确监控,确保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位工人、每一台设备、每一个角落安全可控。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