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到处是茫茫戈壁和一片连一片的盐碱滩,这是方圆百里之内渺无人烟,这是有着与美国66号公路相媲美的“天路”,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雅丹地貌景观。这里还有一群人常年与干旱的气候为伴,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恶劣环境为伍——他们就是青海省南八仙公路段养路护路工人。
1955年,沉寂的柴达木迎来了第一批开发者。来自南方的八位女地质队员,为寻找石油资源而迷路。直到半年后,人们才发现三具身下压着测量图和地质包的女尸,其他尸骨迄今未见。为了纪念她们,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作南八仙。
青海省南八仙公路段,下辖四个工区:涩北工区、西台工区、马海工区、一里沟工区。在广阔大地上100余名养护工人养护着634.911公里的公路、涵洞136孔,桥梁8座。漫长的公路线就是他们无边的战场。公路养护问题、清洁问题、涵洞检修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要攻克的堡垒。
工区是公路养护部门最基层的单位,也有人称之为公路养护事业的子细胞。1997年,刚满20岁的张雄成从父亲手中接过铁锹,来到瀚海戈壁当了一名普通的养路工。在这个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的艰苦环境里,开始了艰苦工作。二十多年枯燥多于欢乐的无情岁月,当年青春脸庞上留下了沧桑痕迹,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对公路养护事业的坚守。
“选择了在公路养护战线上工作,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付出”,这是张雄成和同事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话题。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1年前,正值人生灿烂年华的他走进了荒漠戈壁,凭着一把铁锹、一把扫帚,开始了他人生新的起点,他逢人便说:“南八仙是我的第二故乡。”从盐泽土到柏油路,虽然环境艰苦工作劳累,但他从来没有退却。
青海省南八仙公路段段长景新红出生在一个养路世家,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养路工第三代,爷爷景德时1955年从甘肃民勤拉着骆驼来到柴达木,参加了柴达木的开发建设,在大柴旦养路段38道班当养路工。父亲景积年也在38道班参加劳动,父子俩一同扛着铁锹出门,一同扛着铁锹回家。1989年,从部队退伍回来的景新红,被分配到花海子公路段第4道班当了一名养路职工。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养路职工就是靠着这股柴达木精神,无怨无悔地养护这条通往西部的公路。”景新红说,青海省南八仙公路段紧紧围绕构建“畅、安、舒、美”路域环境,紧扣“创新、发展、规范、勤俭”工作主题,不断更新养护管理观念,精心制定养护工作目标,创新工作理念,厘清工作思路,对所管养路段出现的路面病害随时修补,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清理了沿线边沟,打扫沿线公厕,确保了干净卫生。共清理、疏通边沟51千米,排除积雪、积沙85841立方米,清扫路面2868平方千米,疏通涵洞729立方米。
柴达木的路不是因为人多走出来的,而是公路人一锹一镐修出来的。有水就有生命,有电就有文明,有了一条又一条公路,千古荒原上就长出一座又一座城市工厂,一个又一个城市农村。在柴达木这片土地上,一切的一切都是有了公路。一条条伟大的公路,造就了伟大的公路人!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