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网评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组织开展“发现最美铁路·红色昌赣忆初心”网宣活动。记者先后走访南昌、吉安、赣州等地,感受“红色铁路”魅力。
建设者:1330天的日夜奋战
8月19日,龙南隧道顺利贯通。图为施工现场。
历经1330个日夜奋战,赣州至深圳高铁最长的隧道——龙南隧道19日顺利贯通,为赣深高铁全线如期建成运营奠定基础。赣深高铁是江西连通“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通道,通车后,赣州至深圳乘坐火车时间将由现在的7小时缩短至2小时。
8月19日,龙南隧道顺利贯通。图为施工现场。
中铁十六局赣深客专3标二分部安全总监张广飞介绍说,龙南隧道施工主要面临两大难点,第一是隧道长,龙南隧道是赣深高铁最长的隧道,全长10.24公里。第二是地质复杂,穿越12条断层带,平均不到一公里就有一条断层带。“施工过程中经常遭遇落石、泥石流、塌方等,开挖第8条断层带时出现好几次小的塌方。”张广飞记忆犹新。
隧道内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结束作业的工人在用冰块降温。
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铁路人。分段开挖实现“长隧短打”,有序推进工程建设;配备运用三臂凿岩台车、湿喷机械手、全液压自行式仰拱栈桥等成套设备,打造“智慧工地”提高施工效率;超前地质预报掌握围岩地质和水文情况;将超高分子逃生管和隧道施工救生舱应用于隧道施工,为施工人员提供“生命保障通道”……
他们用汗水与智慧突破艰难险阻,为老区人民开辟一条“快车道”。
“夜行侠”:25秒背后的守护
在昌赣高铁上有一座特殊的桥梁,叫赣州赣江特大桥。该桥是国内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大跨度高速铁路斜拉桥,被誉为“千里赣江第一桥”。
这是8月19日拍摄的赣州赣江特大桥。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工务段负责416公里高铁线路的检修,其中包括赣江特大桥。大桥全长2156.6米,高铁以30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这里通过只需25秒,安全通行的背后是一群“夜行侠”长期昼伏夜出、躬耕于毫厘之间的守护。
8月19日,路桥专业工程师张宏斌介绍工具袋里的检修工具。
大桥主塔高120.6米,其检修通道共有480级台阶,接近90度的坡度,中间没有休息平台,通道狭窄,一次只能通过一人,作业人员仅爬梯子上下就需要1个小时。“检修结束后,整个人都瘫在地上。”路桥专业工程师张宏斌说。
这样的检修每个季度至少一次,如果遇到强降雨、台风等突发情况,需要临时检修。张宏斌回忆道,前段时间,遇到今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作业人员从晚上10点一直忙碌到第二天凌晨4点。
8月12日凌晨两点,赣州工务段赣州高铁路桥工区工长宁建平攀登检查梯,检查桥塔斜拉索上部钢锚箱内设备状态。南昌铁路局供图
“虽然工作艰辛,但这是我们的职责,保障铁路线路安全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张宏斌说。
老区百姓:238天的变化
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结束了赣南革命老区“地无寸铁”的历史;2019年昌赣高铁开通,井冈山、赣南等革命老区跨入“高铁时代”。截至8月20日,昌赣高铁已运营238天。
高铁为老区发展带来了什么?老区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是8月18日拍摄的昌赣高铁兴国西站。
和京九铁路一样,昌赣高铁也特意在“将军县”兴国县拐了一个大弯。江西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卢婷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京九铁路开通时妈妈背着她去看火车的情景。“现在高铁开通了,前段时间带着妈妈和婆婆去赣州,她们第一次坐高铁特别兴奋,还拍了抖音。”卢婷说,高铁开通后,来兴国旅游的人数大幅增加,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来兴国感受红色文化。
8月18日,明旺制衣厂负责人刘衍明接受记者采访。
“以前交通不便,货进货出花钱花时间。”兴国县明旺制衣厂负责人刘衍明说,高铁开通后,进出货物、接洽客户都方便了。制衣厂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不少农民工回乡就业。2014年,制衣厂成为兴国县扶贫车间,招收了11名贫困户。“下一步打算扩大规模,把广州的公司搬迁回兴国,带着乡亲们一起脱贫奔小康!”刘衍明说。
这是8月18日拍摄的夏木塘村景色。
吉安市万安县则直接进入“高铁时代”。离万安火车站不远的夏木塘村原来是“空心村”,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在当地政府扶持下,重新改造变身“趣村”。夏木塘中华游戏村运营总监罗颂天介绍说,高铁开通后,来万安旅游的人多了,年轻人开始留在村里就业。
“希望与周边景区连接起来互惠互利,带动更多就业,留住更多年轻人,留住乡愁。”罗颂天说。
8月21日,一列中欧班列停靠在赣州国际陆港。
赣州国际陆港是中国第八个内陆开放口岸、首个内陆监管试验区,也是全国内陆唯一一个进口木材直通口岸。
“受益于昌赣高铁,货运运能得到大量释放,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赣州国际陆港运营管理部部长刘立平高兴地告诉记者。
赣州国际陆港站副站长薛斌举例说,从赣州开往哈尔滨的货运列车原来需要11天,现在只需5天。
……
在江西革命老区,因“铁”脱贫、因“路”致富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高铁开通,增添的不仅是一条通道,更是逐梦未来的信心。这些背后凝聚了无数铁路人的艰苦奋斗,他们用一言一行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精神。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