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首艘骨灰撒海专用船昨日首航

    昨天9时30分,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国际邮轮母港码头,随着三声汽笛的鸣响,一艘名为“国宾9号”的轮船收锚起航,搭载着骨灰和逝者亲属缓缓驶向大海。自1994年本市开展骨灰撒海活动以来,这是第447次骨灰撒海活动。与之前不同的是,昨日使用的是全国首艘骨灰撒海专用船,今后,本市骨灰撒海活动将全部由“国宾9号”承担。

    天津港轮船首航送别62位逝者

    昨天上午的天津港略有朦胧薄雾,好似淡淡的忧伤笼罩在“国宾9号”的周围。9时许,第一批从北京出发的骨灰撒海车队抵达天津港国际邮轮母港码头,140多位逝者亲属相互搀扶,依次登上了“国宾9号”客轮,在他们的身后一起“登船”的是30多份逝者骨灰。黑底白字的“国宾9号”标牌挂在船舷的醒目位置,船尾的位置是一片比正常客轮更大的甲板,二层的栏杆上挂着4个白色的花圈,上面写着“魂归大海”4个字,让整艘船显得十分庄重。

    可能由于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坐进轮船一层大厅之后,逝者亲属们大都表现得比较平静,甚至有些疲惫。9时30分,随着轮船缓缓驶离港口,主持人宋朝舫伴着舒缓的音乐、用充满抚慰的声音,将大家带进了骨灰撒海前的告别仪式当中:“他们走了,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告别了这个世界;带着曾经拥有过的爱与情,安详地离开了我们……”伴随着主持人的话语,亲属们慢慢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骨灰盒。他们有的是儿女送父母,有的是孙辈送祖父母,有的是兄弟姐妹相送,还有的是夫妻相送。逝者中,年纪最大的是一位100岁的老奶奶,最年轻的是一位35岁英年早逝的母亲。

    家属将逝者的骨灰盒轻轻放在座椅前的小桌上,有的用手轻轻擦拭着骨灰盒上的浮尘;有的注视着骨灰盒上贴着的名字,似乎是在回忆逝者生前的往昔;有的把骨灰盒抱在胸前,把脸颊贴在亲人的骨灰盒上;有的互相挽着手,低着头向骨灰默哀……此刻的船舱内,抽泣声此起彼伏。

    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亲属对逝者进行了默哀和告别之后,便进入了撒海和祈福环节。家属们抱着骨灰盒,依次走出船舱,来到船尾的甲板上,戴上白手套。夹带着花瓣的逝者骨灰在家属充满温情的双手中停留了片刻之后,被慢慢撒进了专用的撒海桶,骨灰在花瓣的陪伴下一起落入大海,飘向远方。一条长长的彩色鲜花带在船尾的水面上越落越远。“一路走好,我们都好,你不用挂念……”市民王先生跟家人一起来送别妹夫,他和家人将妹夫的骨灰撒向大海之后,面朝大海说出了最后的祝福。随着140多位逝者亲属依次完成骨灰撒海仪式,11时许,“国宾9号”驶回港口,停靠岸边。昨日,“国宾9号”轮船带领两批逝者亲属共380人完成两批次62份骨灰撒海。

    新轮船一次可搭载220余人

    这是“国宾9号”作为国内首艘骨灰撒海专用船的首次出航。在这艘全新的轮船上,处处彰显着人文关怀。轮船分上下两层,一层客舱设置了168个座椅,并配置了大屏幕和音响设备,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二层有4个包厢,设置了50多个座位,一次出海可为220多位亲属提供服务。行动不便的亲属还可以在二层包厢里全程通过电视直播来观看仪式过程。

    八宝山礼仪公司副总经理王德东介绍,和以前的撒海船相比,为骨灰撒海量身定做的“国宾9号”空间更大,甲板更宽,船体吃水更深,抗风能力更强,坐在船上会感觉更稳,安全性也更高。座椅也由原来的塑料座椅变成了类似高铁二等座一般的沙发座椅,舒适性更高了。“因为撒海时人员比较多,船上一共设置了4个洗手间。”另外,“国宾9号”的航海时间比之前的船只长,大约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能让逝者亲属有更充分的时间与逝者骨灰告别。

    家住海淀区的刘女士一家六口昨日共同前来送别她的父亲。老人在今年年初过世,78岁高龄。“我父亲生前就叮嘱过,不要买墓地,希望能把骨灰撒入大海。”遵照老人遗愿,家属早早地报了名,于昨日让老人魂归大海。刘女士表示,今后自己可能也会选择这种安葬方式。

    预计全年撒海3000余份

    王德东表示,今年全市已经预约了2000份骨灰撒海,预计全年能完成撒海3000份左右。每年4月到10月之间,船只将会根据天气情况,每周执行两次骨灰撒海活动。家属可以提前预约撒海时间。

    据市民政局统计,北京市骨灰撒海活动自1994年5月开始实施以来,迄今已顺利组织了446次,播撒骨灰18906份,服务逝者家属56727人次。2017年共组织骨灰撒海活动85批次,参加活动家属9996人,播撒骨灰2675份,已接近市年遗体火化总量3%,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目前北京市民政局将骨灰撒海活动补贴为每份4000元,随行家属为免费6人。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