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验室通过验收已孵化4家企业
近日,经过3年的建设,由广州地铁集团牵头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通过专家组验收。实验室在建设期间已孵化成立广州运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铁科智控有限公司、广州鼎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正上维机轨道交通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等4家产业化公司,累计注册资金达2.99亿元,预计到2023年,实现年产值超过10亿元。
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袁敏正表示,实验室系统研发了列车、信号、轨道、牵引网、AFC、屏蔽门等六大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技术与装置,实现城轨典型关键设备在线安全监控完备率提升至80%、故障检测准确率大于92%,其中,实验列车故障检测准确率达到98%。同时,研制的乘客安检仪可实现乘客安全检测速度达到0.76人次/秒,研发的客流预测技术可实现日常客流预测精度超过98%。
据袁敏正介绍,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为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创新提供理论与技术研究条件,并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验证等服务,在促进新技术快速转化成生产力、节约运维成本、提升运维效率、提高城轨运营服务水平,具有明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集成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并在新线建设过程中推广使用,可大幅降低新线建设成本。例如:通过多元支付(云闸机、云售票)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有效减少硬币模块、纸币模块、单程票机构等模块的采购数量,降低新线设备采购成本每线近1000万元。
实验室研发的智能检测装置,可部分替代人工作业。例如:利用车载式轨道巡检系统在载客运营期巡检,可达到精简高效目的。据测算,将减少轨道巡检人工成本达80%。
未来打造立足湾区辐射全球的支柱产业
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是广州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计划的一部分。预计到2021年,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力争2023年实现产值1800亿元。广州将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积极争取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轨道交通运营与维保领域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平台。为实现这一目标,《行动计划》从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方面,要强化运营服务优势,支持运营企业开展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创新,支持其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相关工作。在构建轨道交通产业载体方面,要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按照“零换乘、一体化”的目标,实现铁路主体工程、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同步立项、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一体化运营。在完善产业发展外部体制机制方面,广州要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领域创新改革,探索研制新制式轨道交通线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轨道交通产业涵盖第二、第三产业,关联度强。广州市的轨道交通产业已经形成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到装备制造全产业链覆盖。目前,在轨道交通各个细分领域,广州企业数量占据全省主导地位,装备制造业尤其突出,占比达80%。
广州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建隆表示,未来,广州将依托国家科研机构和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联盟两大抓手,以“智能建设、智能装备、智慧服务、检测认证、信息服务”为重点突破口,打造一套集科研创新、场景应用、产品孵化、协同拓展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培育新增长点,形成产业新动能,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生命力,助推轨道交通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把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立足湾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支柱产业。
为轨道交通产业
发展按下快进键
新动能助推新发展,新发展铸就新希望。今年一季度,广州经济新动能比例持续增加。在八大新兴产业里,轨道交通产业增长10.2%。4月,广州发布了《广州市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预计到2021年,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200亿元。
广州轨道交通起步较早、体量较大,线网里程排名全国第三、世界前十。但相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体量,或与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迅速的国内城市比照,广州轨道交通产业的地位还有待提升、发展速度还有待提高、产业规模还有待扩大。譬如,身处内陆的株洲市,2015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值就突破1000亿元,是我国首个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广州基础扎实、优势明显,但也要有紧迫感。
推动广州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无论是轨道交通产业载体建设,还是“1+4”引领型智慧轨道交通构建;无论是产业技术创新,开发出先进适用的新科技、新产品,还是产业发展外部体制机制创新,都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遵循。高品质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发展,才能确保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行稳致远。
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要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打造都市圈,交通是基础,轨道交通更是重中之重。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要以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为目标,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视野,聚焦大湾区市民幸福出行,依托广州轨道交通基础,最终推动智能服务系统全面升级,推动大湾区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推动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的升级发展。
发展蓝图绘就,进军号角吹响,唯有冲锋在前,攻坚克难,夺取胜利。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