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科学手段是治理交通拥堵的关键所在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汽车社会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也成为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难题。作为全国汽车保有量第二的城市,成都也难以幸免进入了与“拥堵”的对抗战。根据《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城市交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成都在全国100个主要城市第二季度拥堵排名中位列第32名。

    根据公开数据,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成都新上牌汽车63.27万辆,汽车保有量达475.02万辆,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位。此外,成都还面临在建轨道交通里程超过400公里、占道施工折减道路资源近20%等压力。多重不利下,成都交通拥堵指数却同比下降5.19%,实属不易。而作为成都“三治一增”重要内容的治堵取得了实际效果。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成都的治堵战术,那一定是“科学”。整套战术并非一项策略,一次决策,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体系。多管齐下、多箭齐发,才能在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同时,发挥长效,进而逐一击破难题。在这一治堵体系中,科学渗透在每项举措、每个环节,更体现在整体协调,环环配合。将体系进行剖析,能够看到透着“科学”的三个关键词——“智慧”、“精细”、“铁腕”。

    成都的战术之一,就是智慧治堵。智能时代,信息社会,这座城市研以致用,以科学作为战斗力,以技术作为武器。

    例如“城市智慧交通云脑”,成都市交通运行协调中心(TOCC),共享单车、网约车、建筑垃圾运输车监管平台……,这些集大数据、信息化、智能管理为一体的平台建设,为城市交通安装了多个“大脑”,很大程度提升了交通治理智能化水平。

    再如成都联合滴滴、西门子等公司,完成了226个智慧信号灯路口改造、573个信号机联网,这又相当于多双“眼睛”,对城市交通实现科学调控。

    除了对交通路况进行智慧管控,成都还将对交通中的主角,也就是人,采用智慧化方式进行管理。去年上线的“蓉e行”平台,深化“互联网十交通管理”,兼具开通“电子眼违法处理”和“举报违法调查处理”两大功能,这其实是在鼓励和倡导“治乱治堵人人参与、有序畅通人人受益”的理念,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城市交通科学治理当中。

    再来看“精细”。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出行的供需矛盾。从供给侧出发,推进工程治堵,是面临拥堵问题的城市都要面临的治堵必行之路。而成都在这条道路上,显然做得更精细。

    且不说一年之中,成都在已有地铁1、2、3、4号线基础上,新开通运营地铁7号线、10号线、1号线三期,地铁运营里程达到197公里,并新开公交线路131条。在细节处,成都更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熊猫绿道主体工程和慢行交通示范片区建设,完成小街区加密成网100公里;推进一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日月大道等改造工程,打通“断头路”40条,黑化路面140条;完成34个“双待模式”路口改造,对25个拥堵节点实施“短平快”改造……

    交通组织过程如同织网,铺开密集的轨道交通大网、公交大网、慢行系统大网的同时,还有一张精密的大网,那是停车系统的大网。对于“停车难”所可能引发的拥堵,成都加大停车供应,推进地下停车场建设,并在多处新增全时共享泊位、分时共享泊位等。

    一张张大网越织越密,方能给成都交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布局。

    成都的另一项重要战术,在于“铁腕”推进依法治堵。这在与拥堵的对战中,既透露出勇,又体现出智。

    在成都开展的“明路权·车易行”交通秩序整治大会战中,全新引入科技执法设备,并强化以运渣车、电动自行车等为重点的突出违法查处,全年查处各类交通违法案件1600余万件;尾号限行的扩面,也在削减交通出行总量的同时,让人们看到了成都的治堵决心。

    而在共享单车最初涌入社会生活之时,成都更在全国率先发布《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拥抱接纳共享单车的同时,设计监管模式,规划非机动车停放点位,不仅推动了共享单车与地铁公交“双零接驳”,也将第一时间制定法规,让共享单车的管理一直维持秩序井然。

    在这场硬仗中,能够看出,不仅有“铁腕”“重拳”的勇,还有科学制定规则、让治理有法可依的智。

    当然在这场拉锯战中,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当前成都“单中心”城市结构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行政、商业、医疗、教育等城市功能相对集中,二环路以内人口密度超过2.5万人/平方公里,导致41.37%的汽车集中在五城区和高新区,通勤、假日、向心、潮汐交通现象明显,加之成都越来越多的汽车保有量等等因素,不得不说,对于成都拥堵的缓解,实属不利。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围绕科学治堵,成都已经步下长远战局。当前,成都积极开展交通建设优化行动、交通承载提升行动、交通结构优化行动、交通治理提升行动、交通组织优化行动、交通文明提升行动。拿轨道交通来说,成都正加速轨道交通成网,推进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在涵养全民现代绿色文明交通文化方面,也提出将依法参与交通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堂等。优化城市空间向多中心布局。

    治理交通拥堵是城市的攻坚战,也需要市民参与其中,贡献智慧,共建共享。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