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城市是——北京。
1957年,北京市率先提出“城区将分类收集垃圾”的构想,开创了中国垃圾分类的先河,也为世界贡献了垃圾分类的理念。
1957年7月12日,一篇名为《垃圾要分类收集》的文章出现在《北京日报》的头版头条。
市政府参事、“垃圾问题专家”王维平说,当时提出垃圾分类的背景是“勤俭建国”,在彼时的背景下,废品回收业十分发达,市民会把牙膏皮、橘子皮、旧报纸等分门别类送到废品站换钱。
中国垃圾分类的序幕就地开始。
转眼,60年过去了,有人批评说我们仍在“原地踏步”,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只能说,我们的垃圾分类思维没有跟上时代的飞速变革而已。
今天推送的标题是:垃圾分类从废品回收开始,会到废品回收结束吗?
小编的感觉:大概率会
虽然我们目前垃圾分类的焦点仍在“厨余垃圾和混装混运及混合处理”。
同时,那些对国内垃圾分类唱反调的人提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混装混运”“混合处理”“链条没通”。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什么时候开始,垃圾分类的主要矛盾演变成厨余垃圾的收运处置了?
小编总结,应该从建设垃圾处置后端开始,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发展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开始规划筹建比较规范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1985年,杭州天子岭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国内第一座正规的垃圾填埋场,目前我国第一批填埋场基本进入封场和回用阶段。
而从全国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到运维开始,老百姓与后端处理设施的恩恩怨怨从未停息。
其中,臭味是主要矛盾。
而臭味从哪而来?就是厨余垃圾。
所以,厨余垃圾单独分类单独收集处置从此走上历史舞台。
实际上,直到今天,厨余垃圾的问题仍无彻底解决,原因很复杂,不再展开说。
我们都知道,这10年,是垃圾焚烧厂的黄金10年,未来的10年,可能还是,垃圾焚烧工艺相比填埋工艺对环卫整体的提升巨大,比如设施整体形象的提升、员工素质的提升、焚烧厂由于密闭设计臭味改善的提升、垃圾焚烧资源回用的提升等等。
同时,“邻避效应”更加严重,“二恶英污染”的讨论经久不息。
这些都不讨论了,因为是万事都是双刃剑。
说了这么多,我就想知道,这些矛盾到底跟垃圾分类关系到底有多大?
好好思考下,关系真的不大。
我们都羡慕和吹捧德国及日本的垃圾分类,他们可以分类10种甚至20种,而我们的四分类都这么难推进。
但实际上,看看他们的20种分类,大部分都是“收废品”嘛,不就是分类收废品,品类再细一点,就这么多。
国内的废品回收企业完全可以与之媲美的,比如北京爱分类。
所以说,我们目前的垃圾分类与民生问题关联的太紧密,媒体和行业外的声音都在着重关注“厨余垃圾”的链条反应是有偏见的。
首先,垃圾分类解决不了垃圾总量的逐年递增,这是一个经济问题和消费的意识形态问题。
其次,垃圾分类解决不了群众与后端设施的矛盾,这是一个行业和社会问题。
最后,垃圾分类最直接的效果就资源回收利用率的提升,行业老话“分的越细,东西越值钱”。
还有一个题外话,为什么垃圾焚烧厂就一定不能烧厨余垃圾呢?目前的状况你不烧你去哪?
总结:
我们60年前因为废品回收提出了垃圾分类,我们60年后因为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及无废城市会继续推行垃圾分类。
或许,垃圾分类是从废品回收开始,也会以废品回收系统的完善而常态化(结束)。
这才是核心,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提。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