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

    专家解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提供优质生态产品

    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党的十九大以后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第一个综合性规划,《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科学布局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将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一、《规划》肯定了过去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

    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这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在有效控制生态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森林、灌丛、草地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洪水调蓄、防风固沙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我国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构筑。

    二、《规划》指出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依然艰巨

    我国生态系统总体脆弱、生态系统质量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高,沙尘暴、洪涝灾害、泥石流等因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的自然灾害仍然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与高强度的资源开发,流域生态破坏、城镇人居环境恶化、自然海岸线丧失、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减少等问题还在加剧。全国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退化导致的损害风险增加,生态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在推进有关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中,自然修复为主、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落实不到位;重人工建设、轻自然修复,重面积扩张,轻质量提升,生态修复科学性不够,影响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

    三、《规划》聚焦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主要目标

    《规划》围绕保障生态安全,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目标,以“重要生态系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抓手,确定了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区域与重要举措。布局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七个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及自然保护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两个单项重大工程,从区域角度谋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修复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保障生态安全的能力。通过保护保育、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局部生态重建等措施,保护修复重点治理区域的森林、草原、荒漠、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增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净化环境等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高预防洪涝灾害、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凸显了《规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作用。

    四、《规划》突出生态保护修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规划》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方针,突出了生态保护修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特征。

    《规划》贯彻落实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突出了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整体性原理。《规划》以我国生态功能与生态脆弱区为单元,从区域角度谋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通过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治理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问题,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

    《规划》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原则,遵循了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规划》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以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科学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推进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规划》强调了量质并重、以质为先的基本原则。《规划》提出了全国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的目标,凸显出生态建设目标从以自然生态空间和资源总量扩张为主,转变为量质并重、以质为先的生态保护修复策略。为增强生态系统提供优质生态产品能力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奠定物质基础。

    五、《规划》实施将为我国生态状况根本好转奠定基础

    《规划》的实施,将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协调发展与保护关系、建设美丽中国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将为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奠定基础。可以期望,将明显增加生态空间面积,并全面提升森林、草原、湿地与河湖、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同时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突出问题将得到有效治理,生态安全保障水平将得到明显改善,沙尘暴、大江大河的洪涝等自然灾害风险将会显著降低。

    《规划》的实施将显著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国家生态屏障区和国家重大战略区生态系统质量的提升,必然极大提高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水质净化、防风固沙、固碳等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生态环境容量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诉求日益得到满足。

    《规划》的实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必将推进绘就美丽中国蓝图。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