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明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向全球郑重承诺后,减碳已成为当前全社会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为实施“双碳”目标,我们的船舶企业、航运企业和海洋装备企业发挥了哪些力量?他们又是如何拥抱“双碳”机遇开拓新兴市场?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以下简称“中远海运”)、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和中国船舶集团的相关负责人。
减碳排降能耗
LNG海上运输站在“风口”
9月22日,在我国宣布“双碳”目标一周年之际,中远海运与中国石化、中国东航在上海联合举办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认证仪式。该碳中和石油项目的原油产自中国石化国勘公司在安哥拉的份额油,由中国石化联合石化公司负责进口,中远海运作为承运方,经9300余海里的行程运抵我国舟山港。为抵消本次石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中远海运和中国石化、中国东航将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积极实施节能减排策略。本次购买的减排项目在资助边远地区发展农林种植业、开发低碳绿色能源以及扶贫脱贫的同时,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我国首船碳中和石油。
据悉,中远海运一直都在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提升节能低碳管理能力。“十三五”以来,该集团船舶燃油单耗、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比“十二五”分别下降30%、27%、30%。如此显著的成效是怎样达成的呢?
“十三五”以来,中远海运所属企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通过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科技创新减少碳排放;通过大力推进绿色航运、绿色港口发展,提升能效管理水平,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比如大力推进船舶受电和减排设施升级改造,目前中远海运已经完成100艘集装箱船、33艘干散货船、19艘客滚船、2艘客船的岸电设备安装;改造船舶球鼻艏减少集装箱船舶降速航行时的水阻、加装螺旋桨桨毂鳍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利用浮态节能软件,确保船舶始终保持最佳,减少水阻,降低船舶航行油耗和碳排放;在大型滚装船上安装143.1KW的太阳能光伏系统,为船舶提供照明电源。
除了对传统船舶的改造,中远海运还通过全球首艘LNG双燃料超大型油轮(VLCC)的建造,开展清洁能源应用,引领绿色航运,同时积极开展其它替代能源(如风帆、氢动力、电能等)的研究论证工作。目前该公司已投入运营双燃料电力推进液化天然气专用运输船14艘。据介绍,使用LNG作为主燃料的超大型原油船,与采用常规燃料相比,碳排放减少约20%,硫排放减少约95%以上。
如今,世界能源加快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有望持续提高,天然气需求也预计保持快速增长。在天然气贸易中,LNG海上运输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中远海运不忘把握能源绿色发展的内在需求,早在2019年就将LNG运输业务作为航运第二发展曲线,优化自身航运业务结构。中远海运旗下中远海运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能”)预计,在2021—2022年全球LNG贸易量将维持增长趋势,全球LNG再气化产能预计持续增长,其中约76%的在建再气化项目位于亚洲。中长期来看,LNG贸易前景仍然相当乐观。近年来,随着中远海能参与投资建造的LNG船舶陆续上线运营,公司LNG运输业务已加快步入收获期。2021年上半年,中远海能LNG运输板块贡献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0.62%。
拥抱“双碳”机遇
全力进军海上风电项目
中集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物流与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他们是如何拥抱“双碳”机遇的呢?
在“双碳”目标下,风电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能源低碳乃至零碳转型的核心路径。作为聚焦于能源和物流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中集当然不会错过这场能源革命,目前已多方位布局海上风电产业。
8月22日,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来福士”)为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三公司和上海博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改造的风电安装平台H206成功交付。H206平台项目已是中集来福士第三座海上风电改造项目,她的先驱者H218平台已经在广东揭阳风电场、H213平台在山东海阳半岛南风电场开展作业,均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中集来福士总裁王建中曾表示:“我们之前做的都是大型石油钻井平台这样的‘海上城市’,现在我们拿做大国重器的技术力量来做海上风电设备,技术复杂程度要大大降低。但是海上风电产业对于我们国家乃至全球的能源转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决定‘狮子搏兔,亦尽全力’,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相关装备和风电运维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中集来福士依托在海洋工程、海洋牧场等领域积累的能力经验,通过自主创新和中欧互动,在海上风电领域实现技术迁移和转化,成功开发自安装升压站和换流站、12兆瓦以上大型风机海上风电安装船、维护海洋生态和谐发展的“风场+牧场”“风渔互补”的一体化融合方案,以及代表海上风电未来技术方向的浮式风电装备等产品。中集来福士位于山东省的烟台、龙口、海阳三大基地,正好分别位于山东目前规划的三大风场附近,依托于本地制造的优势,就近运维的便利,中集来福士正在提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和风场运维母港服务。
而在南方,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也与中广核等能源巨头在广东汕尾等地共建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布局中国南方沿海海上风电运维网络。
事实上,中集旗下相关企业还生产海上风机的导管架和基础桩,目前有近百个风机导管架订单正在建造。作为一家拥有40年钢结构件产品生产经验的企业,中集的风电设备制造工艺和成本控制水平均为业界领先。
据介绍,中集未来将与各方在海上风电平价上网以及光伏、氢能、碳捕捉等领域持续展开新合作,建立产业联盟,向着助力实现“双碳”宏观目标前行。
打造绿色船舶
大力发展“风电+”清洁能源产业
9月11日,中国船舶集团为中远海运旗下中远海运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能”)建造的全球首艘LNG双燃料超大型油轮顺利完成燃油模式下试航任务,据悉,该船在航行中LNG日气耗量约60吨,日油耗约74吨,设计能效指数(EEDI)比基线值低36% 。
船舶零碳排放是中国船舶集团适应日益严格的海事规则规范、抢占未来市场先机的必由之路,也是降低海运业温室气体排放、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重要举措。据悉,“双碳”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船舶集团多次专题研究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确定将风、光、氢、LNG等清洁能源高端装备作为重点方向,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日前,中国船舶集团召开“风电+”清洁能源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会议,提出要立足自身动力装备研制体系完善的优势,发挥海上风电勘察设计及风电机组与核心关键设备配套研发制造、海工作业平台和海洋钢结构设计建造、海洋工程总包建设和全寿期运行服务等全产业链综合优势,利用深远海养殖工厂行业引领优势、氢能源制储运用和智慧海洋领域先发优势,促进“风电+”海洋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到“十四五”末将中国船舶集团海上风电产业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全产业链的奋斗目标。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独立研发推出了“零碳”型氨燃料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设计方案。据江南造船介绍,随着“双碳”目标的确定,碳捕捉、碳利用与碳封存(CCUS)成为新风口。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认为,氨、氢能源未来可能成为主流的零碳排放船舶动力替代燃料,而该船型满足氨燃料Ready的设计要求,配置有3500立方米氨燃料储罐,可实现全航程“零碳”运行,在碳运输的同时真正实现无碳排放的目标,已获得了船级社的原则性认可(AiP)。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提出,以及油气改革的深入推进、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和使用,将为清洁能源海上装备的租赁与投资带来利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为中国船舶租赁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7月2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船舶租赁与沪东中华续签了1艘17.4万立方米双燃料动力LNG运输船建造合同,累计已达3艘,首制船将于今年9月交付期租给国内知名油气公司,服务于国内LNG进口及全球LNG贸易,至此,中国船舶租赁迄今已累计建造了20艘LNG/LPG船、10艘LNG双燃料船,成为进入清洁能源、绿色造船领域时间最早、投入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全球船舶租赁公司,成为世界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布局战略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目前,以低油耗、低排放为标志的绿色船舶正逐渐成为市场主流。LNG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船用燃料,已经从小众选择转变为未来的主流选项。同时,以风能、氢能、电能及零碳燃料为动力的技术研发日益活跃。
绿色技术及新型装备已经成为改变未来世界航运乃至全球船舶工业竞争格局和产业价值分配格局的重要变量。纵观这些行业巨头在双碳目标下的积极探索,不难发现顺应时代绿色发展大潮流的正确部署,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国际一流目标的必由之路。
(新媒体责编:qiaoyidan)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