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交通运输的各个领域。有数据表明,交通领域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左右,过去九年年均增速达到了5%以上。这其中,市场规模大、耗能较高的驾培行业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就显得意义重大。
作为互联网学车服务领域的践行者,木仓科技始终以安全素质教育为引领,以科技赋能驾培行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打造高效便捷、绿色环保的智慧驾培模式,为驾培行业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紧跟步伐,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驾培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从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控制好二氧化碳的产出和排放。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引领下,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力度,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新技术等方式提高能源投入产出效率。
《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长期以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情况。随着国家积极引导各行业走节能降耗、绿色低碳之路,驾培行业也正在积极采取举措打造“绿色驾培”。
2021年7月,木仓科技旗下驾考宝典重磅发布了AI智能教练、智能模拟器、智能路考仪等硬件产品,在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学车体验同时推动传统驾培行业的转型升级。木仓科技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ADAS高级辅助驾驶、V2X车联网、多维度智能交互,3D场景情景再现、机器视觉多传感器融合、超高精度定位、大数据分析推荐等新一代技术,帮助驾校实现精准高效教学。此外,使用智能驾培硬件还能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减少驾校车辆训练过程中燃油消耗、电力消耗等,大幅降低教练车长期怠速运转产生的尾气排放,从而减少碳排量,实现节能减排和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作为驾考宝典“智慧驾培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驾驶模拟器“阿尔法幻影”在日常驾培教学、训练中与燃油教练车形成优势互补,并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据驾校实测数据反馈,实车训练1学时,至少需消耗燃油1.8升,也就是说每位学员使用智能模拟器练习6学时,就可节油10.8升。以2021年新领证驾驶人2750万人计算,全年可节油约2.97亿升。同时,按现行国际标准,每节约1升汽油等于减少2.3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68.31万吨。这些足以说明智能驾驶模拟器的普及和应用对于驾培行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木仓科技所倡导的“智慧驾培”新业态很好地满足了学员用户个性化、便捷化、多样化的学车需求,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促进驾培行业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动驾培行业的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双碳”愿景下,着力布局智慧驾培
“智能硬件产品在智慧驾校中的投入和使用,可以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便捷的培训方式和智慧驾校综合性解决方案。其意义不仅在于驾培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更有可能成为驾培及相关产业全业态和价值链体系重塑的重要组成。”驾考宝典智慧驾校负责人表示,驾培行业的“减碳行动”,既要解决问题又要把握节奏,更要以科技赋能为路径,优化、推广“智慧驾培、绿色驾培”。
一直以来,木仓科技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驱动驾培行业变革,在安全保障、教学质量、管理工具等模块日趋精进的背景下,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机器人教练车有效助力驾培行业向低能耗、全自动方向转型升级。比如,驾考宝典AI智能教练“阿尔法银河”通过加入人脸识别、语音交互、车联网技术等“硬核”技术,让一台普通的机动车拥有了“智慧大脑”;同时高效地辅助教练员在学员练车过程中加以提示和监督,从而帮助驾校提高培训效率。
如今,木仓科技通过大数据、AI 以及 5G 技术开发出的多款智能硬件产品,作为驾培辅助教学工具为驾培行业提供了新的驾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而智慧驾培模式的广泛应用,不仅能提升培训的效率,减少练车时间、训练场地、天气状况等外界因素干扰,形成标准化、场景化、智能化的驾培教学模式;还有利于节能环保及节约资源,降低汽车损耗、驾校人力、安全风险、场地建设等成本,有效降低驾校的运营成本,提高驾校的行业竞争力。
当前,“双碳”战略意义非凡,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科技型企业,实现碳中和意义不仅在于自身的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的能力以帮助行业实现绿色发展。未来,木仓科技将继续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以节能降碳为重要抓手,助力驾培行业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上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人民交通 张扬)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