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

    海绵城市建设获阶段性成果 “丰满”理想逐步实现

    将城市打造成一个“会呼吸”的城,科学解决雨水消纳和再利用问题,这正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有人说,“现实是骨感的”,但是海绵城市建设并非“只闻其声”,试点先行的成就让市场有了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前段一则消息显示,有业内专业人士特地考察过美国加州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考察的结果显示,两个项目最重要的核心点就是“雨水储蓄”和“雨水回用”。既有拦截沟,又有收集井,还有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及蓄水池,这就是“海绵化”的吸纳作用。

    当初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就是希望将整个城市空间打造成一个“能吸会吐”的海绵,由此得名。近年来,我国对海绵城市建设也颇为重视,这是一次拔除“城市病”,促城市发展模式走上“绿色生态”的契机。所以,城市水系环境“清理”变得尤为重要。

    从小看,海绵城市建设就是针对雨水,从大看,海绵城市建设其实是通过“雨污分离”这个环节大面积改善整个空间的水系生态结构。浙江省人大代表钱燕珍就表示,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还没能很好地解决雨水治理问题,建议出台专门验收标准,建立养护管理和后评估制度。

    同时,省政协委员朱法君也在浙江省两会上提出,要理性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作用,因地制宜地搞好科学设计。也即是说,要站在本土化的基点上,去考虑成本、可行性、应用价值、采纳模式、防洪涝指数等。找到科学经济的方案,明确建设目的,才能在规划、建设、改造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实现“丰满”的理想效果。

    也许很多人对于海绵城市建设,都是“只闻其声”,那我们就来看看它是怎么组成的。

    在经典海绵城市建设中,通常都会出现几大主要板块,一个是集水设备,一个是蓄水设备,一个是净水设备,一个是回用设备。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常会选择的有滞留池、渗滤池、植草沟、绿地水渠、道路透水砖、人工湿地净化池、梯级净水系统等。

    虽然很多城市还没有看到全面的示范工程,但是部分试点已经进入了“收获期”。

    如人们非常熟悉的萍乡,这个从全国试点,一步步走到了全国示范的地方,为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作为一个百年煤城,萍乡的变化不可谓不大,“逢雨必涝、内陆看海”顽疾正在得到根本改善,逐渐打造出了海绵产城融合的特色样板。根据规划,萍乡将在3年内力争建成全国知名的海绵产业基地。

    再看大连市的庄河,紧抓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推广机遇,经过1年多的实践,已经能够提供可复制的示范经验。“庄河模式”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创新,在机制创新上提出“小政府、大服务”;在规划创新上,践行“一张图、一个库、一个平台”;在模式创新上,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在建设创新上,敲定了“片区打包”方案。

    毋庸置疑,海绵城市建设正处于上升期,相关设备和服务需求加速释放。当然,更大的潜力意味着更强的竞争,那么相关环保企业究竟要争夺怎样的先机呢?

    业界人士分析称,地下管廊建设和改造是第一条路,牢牢围绕“渗、滞、蓄、净、用、排”六大海绵城市建设要素进行产学研是第二条路。而且,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点是雨水再利用,所以先进的雨水系统,时兴的智慧水务都成为了热点。

    按照粗略划分,目前行业内从事海绵城市建设相关业务的大致包括:

    从事专业系统设计和咨询的专业化公司;

    由传统建材领域切入透水材料制作和销售的公司;

    在污水处理和净化等方面见长的相关水务企业;

    水质监测类企业的业务延伸。

    不过,涉及到海绵城市建设所采用的产品,我国企业竞争力还比较薄弱。一方面,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少,但是一旦掌握的都无异于捏住了一张王牌。另一方面,海绵城市建设是个新兴概念,创新研发还需要更多积累,和实践应用的支撑。

    由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在雨水管理、雨洪防治、雨水蓄积利用等方面起步较早,科技水平较高,所以一部分企业偏向于代理海外先进设备。但是,随着产业竞争形势的改变,这部分代理商实际上也需要更多地考虑增强自身实力。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建设会不会如同很多人预测的,成为所有城市的“刚需”暂且不论。其市场前景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牵动整个城市资源的项目值得从业者牢牢把握。当然,前提是,你的竞争力足以与市场相匹配。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