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垃圾分类这个老问题,需要有新思路,浙江金华的“二次四分”法就是个好妙招。通过简化分类模式、建立鼓励机制、实现成效共享,让群众主动分类成为习惯。
垃圾分类是小事,也是难事。自提出试点至今,很多大城市没能很好地实现垃圾分类,但在浙江金华的城乡,垃圾分类正在有条不紊地铺开,并受到全国点赞。
多年来,金华不断探索适宜的模式和路线,使得垃圾分类逐渐深入群众生活。从2014年5月起,金华在金东区澧浦镇后余村等20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如今,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已覆盖了全市100%的乡镇和98%的行政村,垃圾减量80%以上。
金华为何能把垃圾分类推行的如此轻松?易学好用接地气的“二次四分”法是主要原因。“会烂不会烂、能卖不能卖,垃圾分类一点都不难。”这是“二次四分”法的精髓所在,也是人人皆知的口头禅。
据介绍,“二次四分”法即农户把垃圾按“会烂”和“不会烂”进行分类,将“不会烂”的垃圾再按照“好卖”“不好卖”的标准进行二次分类。在此方法的指导下,每家每户门口都摆放着整齐的垃圾桶。其中,绿色的垃圾桶上标着“会烂”,用来扔剩饭菜、菜叶等会腐烂的垃圾;橘色的标着“不会烂”,用来扔纸类、玻璃、金属等废物。
当做好前端分类之后,村保洁员再进行二次分类,会烂垃圾就地进入阳光堆肥房;“不会烂”的垃圾则再被分为可卖的、有毒有害的,前者由可再生资源公司回收,后者经乡镇转运后由县(市、区)统一处理。
金华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发起人、金华市政协主席陶诚华表示,方法简单易学、接地气,群众容易接受。而且,这样的分类模式,既解决了农户一次分类不到位的问题,又减少了末端垃圾的总量,还推动了垃圾资源化利用。
据悉,经过“二次四分”,金华垃圾分类能做到垃圾减量80%—90%。垃圾变少了,村庄变美了,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后,其生态环境效益逐渐显现。
另外,为保障垃圾分类长效运行,金华还构建了县(市、区)、乡镇、村、户4个层面的制度保障体系,并层层落实责任。考核方面,部分村镇实行“红黄榜”制度,在公示栏张贴“红黑榜”“后进榜”,垃圾分类做不好的家庭要上墙“亮丑”。
通过打通垃圾分类一整条产业链的同时,金华还在群众参与度上积极下文章,凭借“二次四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考核”等方式,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和精准化,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政策强制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只有习惯成自然,才能长久。纵观全国,为推动垃圾分类全面铺开,通过最直观的方式让群众学会最简单的分类办法,这样类似的“招数”也有很多。如北京的“干湿分离”法、济宁的“环保屋”、上海的“垃圾分类大作战”手游等,这些方法同样值得借鉴。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