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

    江苏省发展绿色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加强金融与环保融合,架起生态环保和金融发展之间的桥梁,将有力推动环保从单一整治向依法依规监管、有力有效服务转变,让管理对象从环境整治中受益,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近日,江苏召开首次“金环”对话会,旨在破解绿色金融产品不丰富、信息不对称等难题,营造齐抓共管的氛围,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有效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经济持续增长。

    江苏省副省长缪瑞林表示,发展绿色金融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只有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和激励金融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更大力度地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环保领域投资缺口较大,迫切需要引入社会资本

    江苏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早,自2001年以来,国内首笔排污权交易、首笔跨区域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均在江苏诞生。200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2012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2017年发起设立了生态环保发展基金,2018年推出了首个绿色金融产品“环保贷”,初步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产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量大,仅靠末端治理成本较高且效果有限,一些地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绿色化改造的融资渠道偏窄,资金成本高。”记者从“金环”对话会上了解到,这些都是严重制约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的瓶颈,迫切需要绿色金融的强力支撑。

    为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在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进入生态环保领域,日前,江苏省环保厅、省财政厅等9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6方面措施。

    此次,江苏省环保厅与16家金融机构签订“金环”对话合作备忘录。江苏将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服务,设计更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切实缓解污染治理投资不足的矛盾。

    江苏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环保和金融每季度都会举办一次对话会,创造更多成果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

    建立“金环”对话机制,帮助金融机构规避环境风险

    “建议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政策要求,对受控区域、受控行业内的新上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审慎投资;结合四季度环境质量管控要求,对涉水、涉气的重点行业企业做好金融风险防范。”会上,江苏省环保厅从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等方面,对金融机构规避环境风险进行了提示。

    “部分社会资本想进入生态环境治理这个领域,但由于对事关投资风险的环保政策、企业环保信用等情况掌握不够,为了规避风险,结果往往放弃投资或者只能轻度参与。”会上,不少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提出了顾虑。

    缪瑞林表示,只有增强彼此互信,加强信息资源的归集分析和结果应用,列出信息清单,定期向共享平台推送信息,为扩大投资、预防风险等决策提供依据,切实找准推进绿色金融政策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才能使投资者放心投资。

    各种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践行绿色金融的关键抓手。“金环”对话机制的建立,就是针对环保因素可能引发的法律和市场风险,指导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风险防范和规避。

    据悉,江苏将加强与绿色投资相关的金融风险监管,建立健全客户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内部报告等制度,严格执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有效防范绿色债券的违约风险。

    同时,鼓励建立绿色信贷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采取必要风险控制措施。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业务,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记者了解到,有别于传统金融业务,绿色金融缺少完善的配套措施,抵质押相对困难,需要从产品和政策两个方面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江苏将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客户筛选、风险识别等方面的作用,开发诸如新能源利用收益权资产证券化等新型产品,促进绿色发展。

    同时,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创新力度,更好发挥政府在政策指导等方面的作用,系统设计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在绿色贷款贴息和担保支持等方面加强政策创新,丰富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箱,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金融。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鼓励将黑臭水体整治等项目和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有稳定收益的项目打包实施,优先纳入省级PPP项目储备库,对其中符合奖补条件的落地项目,奖补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

    此外,《意见》明确,银行机构不得违规为环保排放不达标、严重污染环境且整改无望的落后企业提供授信或融资。对环保信用评级为红色、黑色等级的企业在其环保信用等级修复之前,暂停向其新增贷款。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