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以往的农村改厕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下,远不如“厕所革命”的内涵丰富和符合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推进的“厕所革命”是一个创新的命题,是一项新时期的重大民生工程,需要创新思维,科学实施。
厕所虽小,却折射了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厕所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是关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健康需求的设施,更体现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实现和维护个人尊严的主观要求。而一个国家的厕所状况,则体现了民族的卫生文化和国家的文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看,厕所设施的改善、卫生如厕行为的形成、健康厕所文化的树立,既是个人和家庭的私事,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倡导的农村“两管五改”工作中,农村改厕是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累计投入大量资金,农村改厕取得了一些成绩,卫生厕所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实施60多年的农村改厕实践已经证明,改善农村厕所状况,对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和传播,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厕所革命之“难”,最难的是观念和意识,即转变农村居民对厕所的观念和意识,激发他们对于厕所卫生的要求。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村经济状况有了普遍的改善,农村居民新房建设遍地开花,投入动辄十几万或数十万元,而厕所的状况却有待提高。硬件建设看得见、摸得着,而观念和意识这些软件却是看不见、摸不着,实施起来如果不得要领,短期内就难见成效。因此,“厕所革命”需要创新思路和方法,让厕所不仅要建好,还要用好;不仅要用好,还要管好。
“厕所革命”还需要改变有些人“重视进口,不重视出口”的旧有观念,使其了解厕所与生活质量和品位、文明和健康、权利和尊严的关系,意识到一个好的厕所对其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使用舒适、卫生、体面厕所的需求,这就是观念的革命。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观念和意识的转变、行为形成和文化的树立需要相对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要从长远着眼、从细微处入手,传播知识、宣传观点、营造氛围、建立社会规范等多管齐下。
“厕所革命”将孕育一场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彻底改变我国农村环境和人文面貌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创新思维,让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都能深刻理解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厕所与文明、卫生、生态环保和健康的关系,开创新格局,推动“厕所革命”科学、深入、可持续地发展。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