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

    做好干湿分离 迈开垃圾分类第一步

    目前我国还处于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期,在推行垃圾分类时应少一些高大上、多一些接地气,要结合国情、地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垃圾分类的这条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近日,笔者到一家在业内较有影响的垃圾分类回收公司调研。这家公司成立15年多了,是国内较早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的企业之一。15年来,公司主要靠出租厂房和政府政策性补助维持运营,虽负重前行但仍不遗余力从事垃圾分类回收,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通过调研,笔者深深感受到,垃圾分类不能搞运动式,雨过地皮湿,而应潜移默化,久久为功,需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每一个人迈开第一步,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从表面上看,垃圾分类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但是真正要推而广之、落到实处,并不容易。如北京推广垃圾分类并不算晚,早在1993年,北京《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就规定对城市生活废弃物“逐步实施分类收集”。但时至今日,20多年过去了,不能说没有收获,也不能说没有努力,但垃圾分类在北京一直未能形成规模,也没有成为居民的普遍行动和生活习惯,却是事实。

    笔者认为,垃圾分类之所以难推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功夫不到、功夫不深,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上看似形式多样,但有的地方把主要精力放在垃圾桶的设计上,本末倒置,赚到的只是眼球。垃圾分类“试点成功、推广困难”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所谓的“试点成功”,主要靠高人工成本,靠有奖活动,靠“绿袖标”现场引导和二次分拣,这种“成功”是表象的、不可持续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做好垃圾分类,必须从长计议,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打好基础,才能取得真正的进展。

    党政机关带头,用单位带动家庭。党政机关是垃圾分类的制定者、倡导者,理应要当好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和领头羊。

    党政机关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便于垃圾分类工作组织、培训和开展。近日,北京市召开的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强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要带头开展垃圾分类,禁止使用一次性物品。各级党政机关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监督考核措施,让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形成习惯后,这些工作人员自然会把垃圾分类的意识带回到家中。用单位带动千家万户,将会有力促进全社会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做好基础教育,让小手拉动大手。从国外经验来看,做好垃圾分类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全部完成。要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中老年群体,可以通过高强度、高频率的宣传引导,来帮助他们一点点改掉旧陋习,养成新时尚。做好垃圾分类真正的希望是从孩子开始,要把垃圾分类知识列入学校的基础教育,让孩子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中,用小手教会大手、用小手带动大手,把垃圾分类的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在中老年人旧习惯的改正中,在孩子们新观念的形成中,新陈代谢,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整个社会的垃圾分类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做好干湿分离,迈开分类第一步。垃圾分类推不下去, “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是主要原因,让垃圾分类迈开第一步是关键。大道至简,目前我国还处于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期,在推行垃圾分类时应少一些高大上、多一些接地气,要结合国情、地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老百姓是否接受、能否做到为标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新军近日在回答市民热线时讲,资源回收、干湿分开,稍微有一些难度的垃圾可以拿这个方法判断一下,只要日常做到干湿分开,就已经是为垃圾分类做贡献了。相信通过正确引导,只要千千万万的市民迈开第一步,垃圾分类的这条道路就会越走越宽,真正成为人们的行为自觉。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