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5月31日,为进一步提高绿色出行水平,交通运输部等十二部门和单位公开《关于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开展绿色出行行动的纲领性文件。
《行动计划》强调切实推进绿色出行发展,努力建设绿色出行友好环境、增加绿色出行方式吸引力、增强公众绿色出行意识,进一步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水平。并提出,到2022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绿色出行环境明显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显著提高、在公众出行中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绿色出行装备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选择绿色出行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加强。
多一片清新,就多一些健康
随着我国小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原先小汽车出行的便捷快速的优势在递减,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与之同时,汽车的尾气排放也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危害着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与清洁高效的绿色出行相悖。
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股股浅蓝色的烟气从一辆辆机动车尾部喷出,这种气体排放物不仅气味怪异,而且令人头晕、恶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汽车排出的毒素,但随着“汽车灾难”形成,汽车尾气害人不浅……
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近一百年来,温室效应已成为人类的一大祸患。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对人类生存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而二氧化碳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减少小汽车出行,是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城市绿色出行的需要,更是保护自身健康,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需要,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势在必行。
多一丝绿色,就多一路畅通
一个天平的两端,如果想要降低小汽车的使用强度,就得在另一端加码,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增服务,不断提高出行者乘坐公共交通的满足感、幸福感。对此,不仅要依靠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更要增强公众绿色出行的意识,这样才能保障政策更好的落地实施,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水平。
——实施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措施
在供需失衡、交通压力大的区域或者路段,探索实施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措施,引导降低小汽车出行总量。同时,加快换乘枢纽停车场建设,引导私人小客车换乘公共交通出行。
还可以制定公众参与感强、富有吸引力的小汽车停驶相关政策,鼓励对自愿停驶的车主提供配套优惠措施,探索建立小汽车长时间停驶与机动车保险优惠减免相挂钩等制度,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强度。
日本首都东京,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却有着良好的交通秩序,已然成为特大城市交通治理成功的典范。实行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管控小汽车就是东京的主要方法。如在人群聚集的新宿区、银座区和秋叶原区,在人流量巨大的路段,会禁止车辆出行。在银座区的划定路段,周六、周日和公假日,4月—9月从十二时至十八时,10月至次年3月从十二时至十七时,均会禁止车辆行驶。
国内对于小汽车通行的管控,目前尚未做到细致的划分。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限制小汽车通行的方案,主要是限号通行。虽然北京的限行区分了京籍和外地车辆,但是分时段、路段的限行只是针对外地的载货汽车。东京更细致地规划好时间、区域、路段,对车辆进行精准化的限行管控,对维护良好交通秩序,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推广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
在对车辆进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方面,东京也是先行者。
东京的大型停车场一般按月收费,东京23区,各区按月收取费用从1万日元(635元)到5万日元(3171元)各有不同。如在东京核心区域的中央区,平均收费为5.2万日元(3302元)。而在边缘的荒川区、练马区,收费则在一两万日元左右。高昂的停车费用,让很大一部分私家车都望而却步。
东京都内的临时停车场亦收费高昂。如路边划有白框的停车位,一个小时收取300日元(约18元)。在自助式按时收费的停车场,每小时的停车费在600日元至1500日元不等。
临时停车场通常都是按时段收费。如东京涉谷的停车场,早八时到晚十一时,每半小时300日元。其余时间则按每半小时400日元算,如此一来,过夜费反而更贵。除此之外,日本的小汽车一般分为K-car轻型车(挂黄牌)和自动车(挂白牌或绿牌)。这两种车的收费标准也不同。
相对日本,国内的停车费可谓是“白菜价”,即使是一线城市,临时停车场收费一小时的价钱也大都在十元之内;按月停车的费用,通常也在一两百元左右。而在分区域、分路段、分标准的停车收费方面,则缺乏统一的标准做参考。
因此,在分区域、路段统一标准的制定上,继续探索更加精准的推行差别化收费,也是值得参考的做法。
除此,加强交通出行信息引导,高密度布设交通出行动态信息板等可视化智能引导标识,建设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交通枢纽、进出城市交通、停车、充电设施等信息引导系统。合理规划建设停车设施,推动“互联网+”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探索推进共享停车建设。鼓励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和公共停车场推广使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手机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手段。
——推进定制公交、夜间公交等多元化公交服务
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需要公共交通提供坚强的后盾。交通运输部鼓励各地运输企业积极拓展定制公交、夜间公交、社区公交等多样化公交服务。
在技术科技方面,推广电子站牌、手机APP等信息化设施产品,为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公交车实时位置、预计到站时间等信息服务。利用先进的电子科技,为乘客提供精准的实时信息。
在计费方面,全面推进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推广普及闪付、虚拟卡支付、手机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推进实施阶梯优惠票价、优惠换乘、累计折扣票价等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鼓励推出适合游客使用的周卡、日卡、计次卡等市政公共交通票务产品,让乘客出行更便捷更高效。
——发展轨道交通是大势所趋
从长远来看,发展轨道交通,尤其是在大城市,是缓解路面交通拥堵的最优方案,也是结合我国当下国情给出的良策。
东京建构了地面道路、地上高架路、市区地下铁道、市郊快速有轨电车相结合形成的立体交通网,有着密如蛛网、极为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
据统计,东京市民的交通出行总量中,使用轨道交通系统出行的占据86%。在市中心,早晚高峰期乘坐轨道交通工具的更占到91% ,仅有约6%的人驾驶小汽车。轨道交通的发达,大大缓解了东京路面交通的紧张。
目前,我国的主要城市在轨道交通发展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建构便捷的轨道交通体系,能有效地缓解地面交通紧张,实现交通分流,方便行人出行,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东京在交通发展上也经历了数十年的探索,因此,在管理交通拥堵方面,自是有我们需要借鉴之处。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宜操之太急。世界上许多城市交通的发展,实际上都经历了“私人轿车的发展与普及—道路拥堵—发展公共交通—发展轨道交通”的路径。
——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出行,有时不仅仅是靠一种交通方式就可以完成的,公交转地铁,地铁转地铁,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不连贯,不衔接,导致人们在换乘方面麻烦依旧,所以在交通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小汽车依旧是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为降低小汽车的使用强度,就必须解决“最后一公里路”的出行难题。
地铁开通对公共交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但如何打通从地铁站到家门口这“最后一公里”,不该被忽视,也不能忽视。在轨道交通和普通交通线路支撑起公共交通的骨架后,如何满足特定区域内乘客短途接驳的“微循环”需求,既关系交通体系的正常运转,也影响了乘客对公共交通的满意程度。因此,城市“微公交”应以“配合地铁快捷性,加强和完善地面交通的便捷性”为线网优化思路,实现地面公交提速增效,扩大覆盖面,打通“微循环”,更好的方便市民出行,最大限度吸引市民选择公交出行,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更要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乘坐公交、地铁时的幸福感,满足感,打造绿色出行。
——加强绿色出行文化宣传
开展绿色出行行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对于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提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居民对绿色出行理念的认知、增强居民主动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意识等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加强对绿色出行宣传引导,可逐步使绿色出行内化为自觉意识、落实为自觉行动、形成日常习惯,推动绿色出行和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一是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每年9月份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提高公众对绿色出行方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积极倡导公务出行优先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推进将公共交通、绿色出行优先纳入工会会员普惠制服务。制作发布绿色出行公益广告,弘扬传播绿色出行正能量。二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推进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绿色出行志愿者队伍等建设,建立公众参与、社会评价、行业监管、政府决策的民主管理机制。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畅通公众参与渠道。
多一个我,就多一份力量
道路畅通是绿色出行的核心。道路畅通,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出行效率,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缓解交通拥堵,需要稳步推进,需要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政策,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绿色出行,多一丝绿色,就多一路畅通,多一片清新,就多一些健康。我们不是拒绝汽车,而是选择拥抱绿色,绿色文明出行,从我做起,选择绿色健康出行,共享低碳环保生活。(记者 蒋俊伟 韩梦宵)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