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溢神州大地,水泽华夏儿女。
新中国70年,流水正不断上演一出出“反转”戏码。而这,也是中国水环境从工业文明中凤凰涅槃,逐步回归自然生态的光阴故事。
就在第11个“双十一”购物节巅峰对决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生态环境部联合摄制、分为《清水绿岸》《蓝天白云》《沃土如金》《生态文明之路》的专题片《美丽中国》应约而至。在日前播出的《清水绿岸》中,从守护长江水源的牧民吐旦旦巴到深圳民间“河长”邓志伟,一卷中国治水画卷就此铺展开。
“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亦如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水环境治理进军号令再次吹响:“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至此,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打好碧水保卫战成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好“大水缸”
饮用水要安全,打好碧水保卫战。
保护饮水安全,饮用水水源地是关键。作为水污染控制最安全、成本最低的关口,水源地环境质量同时是保障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健康水的首道关卡,重要性不言而喻。水污染防治法曾明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2018年,一场大规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搬迁治理工业企业、关闭取缔畜禽养殖场、改造水源保护区内防护设施、新建输水管网……在这场力度空前的水源地清理整治中,问题整改率达99.9%。
相对应地是,来自生态环境部的一组数据显示,同一时期内,5.5亿居民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对于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的整治将进一步推进到县区一级,同时对2018年已完成整治的地市级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回头看”。
治好“带帽”水体
黑臭水体要消灭。
城市黑臭水体是群众关注度最高的环境问题之一。在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密集增长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也凸显出来,城市中的河流成为重灾区。2015年4月,被称为开启史上最严水源治理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即“水十条”正式开始实施。治水成为国家重要民生工程。
“水十条”提出的主要治理指标之一,就是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直面顶层设计中对黑臭水体治理方面的规定和目标后,各地各部门竞相积极行动,诸多城市中遭市民多年嫌弃的臭水沟变清了、没味了。另据不完全统计,36个重点城市直接用于黑臭水体整治的投资累计1140多亿元,共建设污水管网近2万公里、污水处理厂(设施)305座,新增日处理能力1415万吨。
虽然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但今后的治理仍是一场时间紧、任务重的攻坚战。一些城市整治完的黑臭水体,短期内达标后,经过一两年又反弹了。如何巩固整治成果?“对黑臭水体整治是滚动管理机制,不是说整治完了就不管了,会不断把新的黑臭水体及时纳入国家清单进行督促整治。”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说。即便到2020年往后,这项工作依然会紧盯不放。
打好碧海攻坚战
实施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全国的步伐亦在加速。“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沿海省(区、市)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于V类的水体。
尽管监测数据表明,2018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稳中向好,但严峻的现实却是“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仍处于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高峰期, 生态退化和灾害频发的叠加期。”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超标要素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治理海域污染,不仅是简单地清除海上垃圾。“海域污染表现在海里,问题在岸上。怎么治?面对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本高、见效慢、易反复等难题,关键是坚持陆海统筹治污。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从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四大板块,实施治理与修复协同推进。
尤其在过去一年里,海洋环境治理格局重构进度明显加快。一方面,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正逐渐得到政策重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文件,明确攻坚战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单,将攻坚战目标落实落细。另一方面,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和监管,上至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整合到生态环境部,下至大力推进湾长制建设。一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攻坚战正挺进收官阶段。
如今,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水环境新局面已经开启。我们相信,中国的未来,不仅有高质量发展,更有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