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力帆股份(601777.SH)一纸“关于参股公司重庆力帆财务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的司法重整的公告,将昔日“民营汽车企业第一股”再度拉回公众视野。
早在2010年11月25日,上证主板市场迎来IPO首家民营汽车股票——力帆股份。与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代表吉利、比亚迪、长城相比,力帆既不是最早生产轿车,也不是产能规模最大,更不是名气最响亮,但却是主板市场上IPO的首家民营汽车股票。
但与2010年年末高调登陆A股市场不同,在破产传言中风雨飘摇苦苦支撑了两年多之后,此刻的力帆股份正面临退市、破产的风险。
23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实业)收到参股公司力帆财务通知,力帆财务于2020年8月21日收到法院送达编号为“(2020)渝05破申464号”的《民事裁定书》,法院裁定受理了债权人对力帆财务的重整申请,并指定力帆系企业清算组为管理人。
与此同时,力帆股份旗下包括力帆乘用车、力帆汽车销售、摩托车发动机等在内的10家全资子公司,以及参股的力帆财务也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
“上述重整获受理将可能对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等产生影响。其中,如果力帆财务重整失败并被转入破产清算,公司将失去力帆财务长期以来提供的金融服务,对各项业务的发展将造成不利影响。”力帆股份在公告中指出。
而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9年4月修订)》的相关规定,力帆股份股票已于8月24日起停牌一个交易日,在8月25日恢复交易时,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改为“*ST力帆”,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力帆股份在公告中指出,公司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
这也意味着,一旦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即使公司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但公司后续经营和财务指标不符合《上市规则》等相关监管法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的风险。
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全球汽车市场变革的大背景下,力帆能否翻身,依然是个未知数。
债台高筑,积重难返
事实上,早在8月6日,力帆股份的控股股东力帆实业就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并在8月11日获法院裁定受理。
8月21日,重庆破产法庭宣布裁定受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22家力帆系企业的破产重整申请。
而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查明,力帆股份已经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当前货币资金4300万元,到期债务11.96亿元,其他财产流动性差、无法变现,依法应予认定其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额负债面前,力帆股份的财务危机由来已久。
截至今年一季度结束,力帆集团总资产182.93亿元,总负债157.19亿元,净资产25.75亿,资产负债率高达85.93%。截止到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仅5.64亿元,同比下滑74.88%,归母净利润亏损1.97亿元,同比下滑10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亿元。
此外,根据力帆股份在8月23日发布的公告,目前公司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其中,公司(含子公司)近12个月内未披露的累计发生的涉及诉讼(仲裁)金额合计2.98亿元。
在此之前,力帆股份就曾多次因债务逾期问题成为被告并败诉。对于已经无法正常偿还的多笔债务,力帆股份曾明确表示,公司目前存在持续亏损、负债较高、乘用车业务下降较大、大额债务逾期、大额资产被冻结、涉及诉讼(仲裁)较多、控股股东流动性短缺、募集资金无法归还等经营方面的风险,且上述风险尚未形成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
“司法重整是对具有经营能力的债务人,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理,以期摆脱财务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对比直接破产清算,破产重整能够更大力度、更广层面保护债权人、股东及其他相关权益人的权利,破产重整状态下的债权清偿率通常高于破产清算。”8月24日,有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上述人士看来,力帆股份目前的问题是持续亏损、负债较高、大额债务逾期、大额资产被冻结,难以清偿债务。但是,力帆股份的摩托车业务的基础实力依然强大,且具有上市公司的外壳,应当认为具有一定的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能。
作为昔日的“国产摩托车大王”,力帆股份曾在2019年年报中指出,力帆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摩托车产业回归为公司的主业,以推行国四标准为契机,通过封闭运行,扩大摩托车、通机的产销量,增强公司的造血功能。
造车失利,危局待解
面对资金链紧张和产品销量大幅下滑的经营困局,力帆股份也曾公开承认,目前公司乘用车业务实际经营面临停滞,乘用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业务下滑显著,国内市场基本丧失。
资料显示,自2003年进军乘用车市场以来,力帆共推出各类汽车28款,如今只有1款在售,27款停产或者停售。
8月15日,力帆股份发布的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7月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7月,力帆传统乘用车销量仅为1168台,同比大幅下滑94.55%;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612辆,同比下滑57.62%;但摩托车前七个月累计销量28.75万辆,同比下滑17.85%。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摩托车行业切入汽车行业,无论是在传统乘用车,还是新能源车,抑或是大热的共享汽车领域,力帆并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力。
“力帆汽车起家的同期,中国诞生了吉利、长城等一大批民营汽车企业,但市场分化已经非常明显。”8月24日,汽车分析师钟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而力帆走向边缘的原因也与缺少研发能力、造车不专一、过于“投机”、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息息相关。
此外,力帆股份此番难题背后,是中国整体汽车工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市场淘汰赛加速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9年10月,猎豹汽车、众泰汽车、华泰汽车、力帆汽车等四家企业就曾遭到银行的内部风险排查,尽管“破产传闻”无疾而终,但受汽车市场持续下行的影响,行业内部持续“洗牌”,不少三四线品牌车企的生存空间正遭到挤压。
徘徊在破产边缘,力帆股份也曾尝试进行过多次自救。2017年1月份,为了节省开支,力帆将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90%的股权出售给了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12月,力帆又将其乘用车生产资质以6.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理想汽车,并将位于两江新区的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出售。
然而,从力帆股份当前经营状况来看,力帆汽车并未走出困局。
“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化,汽车产业的末位淘汰速度加快。在这一轮外部的压力下,边缘汽车企业就要慢慢出局了。”在钟师看来,力帆在汽车业基本已经出局了,但如果能把摩托车做好也是有可能翻身的。
“要么就转型,要么就转行,这些企业基本上就要退出汽车业。如果还想要在汽车行业生存,那么大概率是被别人收购,或者说变成了别的汽车企业的一部分,才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目前看来,边缘企业起死回生的可能性几乎是零。”钟师最后表示。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