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红黑榜

    北京交通网升级背后的产业逻辑

    2

    伴随着产业结构转移升级,北京轨道交通路网进一步织密。12月27日,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做客北京交通广播时透露,12月30日,北京又将有三条地铁新线开通试运营。据悉,三条地铁新线为北京首条磁悬浮地铁S1线、国内首条全自动运行地铁燕房线和西郊线。三条新线开通后,北京市地铁运营线路将达22条,运营里程由原来的574公里增长至608.2公里。另据了解,两条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怀柔-密云线月底也将具备开行条件,上线开跑。

    新线路与新技术

    据了解,新开通的三条新线是广义上的“地铁”,即轨道交通,当中有磁悬浮列车,也有有轨电车,大部分在地上运营。其中,S1线为北京市首条中低速磁悬浮轨道线,沿线共设苹果园站、金安桥站等8站,最高运行时速为100公里,通车后会有10组列车用于日常运营。为防止大客流带来的安全隐患,S1线还配置了超载预警系统,达到限定人数会报警提醒。

    而向北京西南郊区绵延的燕房线起自房山线苏庄站,向西跨过西六环后,经阎村站、马各庄站,最终抵达燕山站,线路全长20.5公里,全部为高架线。值得一提的是,燕房线是我国内地首条完全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运行线路,该线路不仅实现了“无人驾驶”、取消驾驶舱,而且使得整条线路运营、维护实现了智能化。

    西郊线的“头衔”则是北京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定位以旅游、休闲、观光为主,因而列车设计中的现代化流线型车身、宽大的玻璃窗、低噪音等特色均十分适宜旅游观光,将主要服务于香山、植物园地区。

    交通线上的产业线

    近年来北京产业结构加速“腾笼换鸟”,远郊区成为了不少核心业态承接地和新兴业态孵化地,区域交通网络也加速填补空白。以市郊铁路为例,已开通和即将开通的S1、S2、怀柔-密云线主要覆盖了昌平、怀柔、密云、房山、门头沟等区域。而在公路交通方面,随着108国道二期改建工程、广渠路二期工程、京通快速路辅路维修等工作推进,顺义、通州等区与市中心联系愈加紧密。

    在首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看来,随着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功能布局调整、各类资源区域供给愈发紧张,不少企业选择在远郊区创业,密云、怀柔的CBD区域就集中了各类科技研发、事务所和咨询机构,以及一部分的中小企业总部。近期北京接连部署市郊公共交通线路、修缮连接道路,就是为了满足这部分就业人群的出行需求。反之,公交条件越便利,也会有越多创业者或企业选择向远郊区转移,逐步推动北京形成一个均匀的产业、人口分布格局。

    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的新城及地区是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也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其中,顺义定位为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大兴亦庄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中心;房山定位为科技金融创新转型发展示范区。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由于北京公共交通网络越织越密,上述地区与中心城区的交通链接也日渐便利。例如,顺义区的主要公共交通线路为地铁15号线,大兴区则有4号线和亦庄线,房山区受益于房山线和即将开通的燕房线。此外,作为城市副中心,通州坐拥地铁6号线和八通线,南北出行均可快速抵达市中心。

    2500公里的远景

    “轨道交通系统延伸的最重要贡献,是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叶唐林表示,由于北京中心城区土地成本较高且各种资源相对紧张,食品加工类等都市服务业设厂经营较为吃力,地铁路网的高度便利使得这些企业能够在远郊区等更大范围内实现产业统筹,也避免主城区出现不符合发展定位产业的过度集聚。

    据悉,在划定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承接地的同时,总规还为未来北京交通建设描绘了蓝图,即到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由现状约631公里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到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在叶唐林看来,要支撑起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并为金融、科研等行业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北京交通网建设任重道远。“考虑到北京土地使用面积较为紧张,未来城市交通路网发展主要方向仍是轨道交通而非路面交通”,叶唐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距离2035年2500公里的历程目标仍有逾2/3的差距,也就是说今后不到20年,北京要新建19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只有当远郊区轨道交通真正成网,才能真正成为市中心产业转移的承接重心。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