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红黑榜

    核心技术对中国车企发展具战略意义

    2018年对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中国汽车年产销量遭遇近28年来的首次下滑,有些人产生了悲观情绪。其实,产业出现负增长是正常现象,美国汽车市场几十年来一直在1700万辆上下波动,并不影响后进入的日韩车企靠其发迹。车市振荡说明市场已进入相对饱和的阶段,中国汽车产业靠增量发展的时期已经结束,未来竞争会越来越白热化,真正的淘汰赛即将打响。在这一过程中,谁能活下来、谁会出局,技术和品牌的实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从新车产销量看,我国每年比美国要高出约1000万辆,是全球销量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因此要对未来发展抱有信心,但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打法应有所改变。

    ■ 核心技术决定自主品牌能否持续发展

    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去年在车市整体下滑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速依然超过60%,但只占新车市场的4.5%,短期内想通过新能源汽车来解决燃油车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很难实现。根据公安部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这些车辆基本都是传统燃油车。如此庞大的燃油车保有量,不可能在短期内由新能源汽车取代,因此新能源汽车对改善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笔者认为,传统发动机在未来二三十年还是市场主力,全行业不能只关注新能源汽车,而忽略传统汽车的节能环保潜力。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有长期积累,缺乏这些基本功,只通过动力形式的改变,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是个伪命题。

    这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不过,从2018年的情况看,跨国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非常快,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国“双积分”政策的推动。当跨国公司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对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来说,“狼”真的来了。特斯拉已进入中国独资建厂,其他跨国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也将大举入市,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受到极大挤压,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技术缺失或落后的情况不容忽视。

    从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来看,2008~2010年,自主品牌乘用车曾经迎来大发展,一度占市场份额的45.6%,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产品盘踞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在低端市场站稳脚跟。但后来合资品牌开始下探,并对自主品牌产生了冲击,从2011年开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开始下滑,尤其是14个月连降加深了业内人士对自主车企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担忧。好在中国车企及时发现问题,开始重视研发,并大力开发新品,从2014年以后又开始爬坡,尤其是针对SUV市场,在短期内推出了几十款车型,迅速占领市场。但2018年自主品牌份额下降比较快,至今下降势头没有减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1~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降至40.5%,4月更是仅为37.1%。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将被率先淘汰出局。

    ■ 正视中国车企核心技术的缺失

    应该说,在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智能网联技术等方面,我国车企近些年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在发动机和变速器方面有明显突破。但是,在肯定中国车企进步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很多核心技术依然依赖进口,我国产品整体的性能和质量相对落后。

    首先看发动机。目前我国的发动机技术已接近世界水平,从热效率这一衡量发动机燃油利用效率的指标看,国产发动机热效率最好的可达到37%~38%,和通用、大众公司的产品水平差不多,但和日系产品相比还有差距,如丰田发动机热效率在40%以上,本田是41%,马自达即将在欧洲量产的Skyactiv-X发动机热效率更是高达50%。日本企业在零部件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在发动机领域研发没有懈怠,整体技术水平领跑世界,在核心技术上具有显著优势。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现在我国发动机整机做得还不错,但如果从组成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来看,像涡轮增压器、电控喷油系统等,还是依赖于跨国公司的技术。尤其是在高端技术方面,如超高压燃油喷射、电子涡轮增压器、连续可变VVLT技术、大流量高低压EGR产品、可变压缩比VCR机构等,这些在新一代发动机中能提升性能的核心技术,中国还近乎空白,只能去买外国品牌的产品。近些年,自主品牌企业也在这些核心技术上尝试和努力,希望国家、行业、投资者、客户等能给予支持,给自主车企更多发展的机会。

    再看变速器。10年前,中国在自动变速器产品方面还是空白,如今已掌握了部分自动变速器技术,AT、CVT、DCT都已实现量产。但是,在自动变速器方面,自主品牌还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部分产品故障率高达50%,这说明在核心技术方面需要追赶。

    接着看当前的发展热点燃料电池。虽然我国已研发多年,近些年有所突破,但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丰田公司在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如极板采用3D立体精微流道技术改善气流扩散性能和排水性、质子膜导电性提高了3倍、催化剂方面减少铂含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活性,发电效率比2008年水平提高了2.2倍等。如今,丰田已经推出轿车、工程车、大巴的产业化方案,而我国大多数燃料电池产品还在试用阶段,很多核心材料和零部件都是购买国外的产品进行组装。

    锂离子电池方面,虽然我国也诞生了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头,但从整体上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锂离子电池在元器件、电磁兼容性、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电池成组技术、控制技术、热管理技术还存在差距。

    至于电驱动,虽然我国近些年发展很快,但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的电驱动在涉及到新概念产品上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IGBT等核心元器件90%以上依赖进口,电机功率密度上也有差距。国外电机在进一步提高转速、效率、功率密度等关键性能指标,但国内技术处于相对停滞和缓慢发展阶段。这种情况不改变的话,差距会越来越大。

    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我们并没有实现“弯道超车”,类似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燃料电池的膜电极、IGBT、电池管理系统BMS、锂电池隔膜等,我国大量用的还是国外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锂电池隔膜依赖进口,虽然国内也可以做,但湿膜只能进口;2万转的电机我国还做不了,需要买国外产品;电机原材料核心部件研发能力较弱,硅钢片、电机高速轴承都要进口,中国产品在高速系统、数据可靠性、估算精度上还有差距。

    智能网联汽车是发展趋势。在自动驾驶领域,美国谷歌旗下的Waymo已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但我国还没有走到这一步。自动驾驶分为L1~L5级,L1级是智能辅助驾驶,L2级中国有很多企业如长安、长城、奇瑞等都在做,但L2级以上中国企业还没有产品,虽然有些企业号称正在进行,甚至宣称可达到L5级,但并没有实际产品。一方面是在研发投入上,中国车企还远远不够;另一方面是从技术上看,在人工干预的频率上,中国车企的数据不如美国公司。在无人驾驶的核心零部件方面,像激光雷达、高清地图等方面,我国也处于跟随、追赶阶段。

    ■ 核心技术彰显品牌价值

    品牌背后是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的品牌,很难持久发展,这在汽车行业有很多例子。

    比如丰田从1998年前后开始将混合动力技术产业化,经过20多年的不断进步,现在丰田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有销售,累计销量突破1300万辆。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丰田在零部件方面花了很大力气,电机、控制器、电池等核心技术不断提升,经过了4次迭代,从而保证整机系统更好,最终在混合动力领域一枝独秀。在燃料电池领域,丰田起步并不是最早的,但它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精力,得以后来居上,在产业化方面做得比其他企业都好,并拥有了大量研究成果。可以说,丰田是踏踏实实地在做核心技术,这也使其品牌深入人心。

    再如电动车里的明星企业特斯拉,也是不断研发先进技术,推动新产品上市。从Model S、Model X到Model 3,特斯拉产品的电池密度一直在提高,远远超过雪佛兰Bolt、日产聆风,以及宝马、比亚迪等相关产品,同时单位成本也做到了最低。这些年,特斯拉的核心技术一直在进步,以保持其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不仅如此,在制造方面,特斯拉也有很多创新举措,如超级工厂、电池管理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虽然特斯拉的盈利始终是个问题,但它一直在努力提高核心技术,这是企业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值得我国车企学习。

    又如马自达,虽然曾一度面临困境,但并没有放弃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如今其广为人知的“创驰蓝天”技术包括了柴油机、汽油机、变速器、车身和底盘一整套技术,被很多消费者所喜爱并津津乐道,成为企业通过打造核心技术、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来重塑品牌的典范。

    反观中国,虽然投资者拼命投钱给造车新势力,但有多少愿意投资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需要的不是300多家新造车企业,而是300家甚至更多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公司。在研发方面,我国车企的研发投入和跨国公司相比要少得多,有的车企喜欢“拿来主义”,把人家研发好的产品和技术直接借鉴过来,因为这样赚钱快、风险小,而投资核心技术容易失败,回报周期长,也会影响企业的业绩。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车企还是重整车、轻核心技术,求快回报,炒新概念。从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重复投资、无效投资较多,核心技术创新研发较少,这是影响中国汽车企业做强的关键问题。随着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低增长、负增长时代,以前那种市场驱动、只要有车就卖得出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后的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人才驱动的新模式,但创新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实现的,需要真正脚踏实地地去做。

    ■ 营造适合产业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和创新环境

    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巨大的,从规模上远远大于世界其他国家,这也决定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是有发展机会的,但必须要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做法。在微增长时代,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核心技术将成为决定企业胜败的关键,也是品牌的重要支撑。

    中国汽车产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依然落后,很多领域仍受制于人,所以需要努力投入,取得突破。在发展方向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是趋势,必须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传统汽车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市场主力,所以也不要忽视传统汽车的研发,仍然要加大投入。中国的市场这么大,完全可以承载多元化技术产品共存发展,遵循自然规律进化和替代。

    当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整个社会必须齐心协力共同营造适合产业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和创新环境。必须要迅速扭转浮躁、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崇尚创新、鼓励挑战、宽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有容错精神。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积累,一定能让中国研发的核心技术真正走在世界前沿。只有这样,中国汽车行业才能由大变强,做出与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地位相符的重要贡献。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