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民航

    中国首架国产高速互联网飞机成功首航

    青岛航空1_副本.jpg

    中国首架国产高速互联网飞机

    7月7日,中国首架国产高速互联网飞机青岛航空QW9771航班首航仪式在青岛盛大开幕,标志着中国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高速互联网飞机正式启航,同时开启了中国民航史上首次机载Ka卫星宽带互联网直播。

    青岛航空_副本.jpg

    中国首架国产高速互联网飞机首航仪式

    伴着充满中国韵味的《青花瓷》舞蹈表演,中国首架国产高速互联网飞机首航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来自青岛市政府、中国卫通、空客中国、中国器材、工信部信通院、人民日报、蓝色光标、阿里云以及青岛航空的重要领导和嘉宾分别上台发言,祝贺高速互联网飞机首航。青岛市副市长朱培吉表示,未来的青岛是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是开放、现代、活力、 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趋势,青岛航空此次启用国产机上高速卫星互联系统,既代表青岛在民航“新基建”领域的率先开局,也将引领国内高端民用航空电子装备产业的发展。

    中国卫通总经理孙京在讲话中指出,此次四方合作顺应技术发展趋势,抓住了航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机遇,让每一位旅客在飞机上都能体验到空中网络冲浪的畅快,共同开启了我国Ka高速航空互联网的新篇章。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给全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青岛航空党委书记、总裁吴龙学在讲话中强调,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打造“航空+互联网”的全新商业形态,这是青岛航空在支持疫后民航业结构重塑和数字化转型的一次大胆尝试,也将为航空旅客带来前所未有的互联网舒适旅行体验。

    青岛市政府及机关各单位、行业主管机构、行业龙头企业、青岛机场各驻场联检单位、国内主要航空公司、地方重要企业、项目合作伙伴以及新闻媒体单位,近200名领导和嘉宾亲临现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仪式最后,相关领导嘉宾共同按下手印,开启中国首架国产高速互联网飞机首航。

    16时35分,飞机由青岛流亭国际机场起飞,于19时35分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与使用传统Ku卫星的互联网飞机不同,本次航班适配的高速互联系统XstreamSAT,基于国内首颗且唯一一颗Ka频段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飞机在万米高空中可以实现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联网,该系统是国内首例获得FAA和CAAC VSTC适航认证的国产机上高速卫星互联系统。平飞阶段,机上旅客使用手机连接空中互联网,无论访问机上的2000多个优质互娱内容,还是直接通过网络刷直播视频,都能享受与在地面上网一样的网络冲浪体验。除此之外,青岛航空还推出了空中电商平台,500+全球优选航旅零售商品,轻松实现机上购买包邮到家。

    这架高速互联网飞机采用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TD-HUB数字客舱整体解决方案,可以满足航司、旅客、商业客户基于精准推荐为技术特征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可以无缝对接航司、卫星供应商、航电供应商及商业客户的数据平台。在针对航司的产品TD-A当中,可以满足航司传统客舱线下服务线上化,降低航司的服务成本,提高旅客的服务体验,同时该产品支持航司主营及辅营产品客舱场景的精准销售。后续还将为航司定制基于AR的虚拟空乘服务及多维度旅客行为报告,满足航司差异化服务和营销的需求。在针对旅客的客舱内容娱乐产品TD-C当中,以交互和推荐机制为特征,最大化地提供精准内容服务。其中TD-MAP是国内首创的可交互空中航图,除了提供传统机载航图的位置信息之外,导入更多的POI及目的地服务信息,以旅客互动的方式,展现不一样的空中航图体验。在针对B端的营销产品TD-AD中,支持按舱位、目的地、性别、年龄、会员级别五个维度的精准投放,在4G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即时投放,为航司流量变现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TD-HUB构建起包括移动端空中内容娱乐、航旅出行服务、空中电商新零售等多元空中互联网生态。

    在本次航班上还实现了国内民航史上第一次空中直播,通过实时分享空中画面,空中信息孤岛被打通。受邀嘉宾在飞机上,视频连线北京和青岛地面分会场,进行了两场空地巅峰对话。在连线中,青岛航空、中国卫通、中国航空器材、空客中国领导对航空“卫星互联网”给民航空地协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机遇进行了讨论和展望,开启了中国民航空地协同数字化里程的第一步。

    互联网飞机首航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未来青岛航空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在“主题航班”、“空中直播间”、“会员营销”、“飞机实时监控”等商业和安全领域创新出发,不断拓展空中互联网资源的延伸领域,为旅客提供安全稳定、丰富多彩的机上高速互联体验。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