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通过民用航空的方式出行,一般是基于商务、学习、娱乐、走亲访友等目的,来进行跨城市、跨省区、跨地区和跨国家的位移。但是,我国目前机场所能够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交通运输,以及少量的餐饮及零售服务。所以,旅客到达机场后,一般无法机场以及机场周边实现出行目的,而是通过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等方式进入城市主要市区,来实现相应的出行目的。
这种传统的“运输+转运”的机场运营模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代,将会对于人员密集以及人员流动的城市市区的防疫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风险。因此,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疫情防控体系一般会对于旅客跨城市、跨省区、跨地区和跨国家的流动,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在取得良好防疫效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航业发展受到影响。
因此,是否可以扩大机场以及机场周边区域的服务功能,将航空旅客的出行目的消化在机场以及机场周边区域。一是预防疫情通过民航活动进入到人员密集以及人员流动的城市市区;二是繁荣了机场以及机场周边的经济;三是满足航空旅客出行目的,刺激航空旅客出行意愿,盘活民用航空运输活动,可谓“一石三鸟”。
一、以地方政府主导的疫情防控体系
从人类防疫的历史来看,限制人员流动是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关规定,地方政府在传染病防控中起到主导作用,同样,一旦出现严重后果,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各地方政府根据疫情发展疫情,相应会采取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
当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均发布了人员出入辖区的防疫政策,以从北京至广州的人员为例,实施核酸检测3天2检(至少间隔24小时)和11天自我健康监测,前3天原则上“两点(居住点和工作点)一线”,不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不聚集、不聚餐等措施。
二、盘活民航运输的迫切性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时期,人员流动的意愿相对降低,在取得防疫的关键胜利的同时,作为短时间跨区域运输人员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民航业遭遇了严峻挑战。根据《2021 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航运输生产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超出预期,另据《中国民航2022年4月份主要生产指标统计》显示,2020年4月份国内航线旅客运输量比上年同月下降84.7%,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比上年同月下降31.5%。
目前,全行业亏损严重,民用公共航空交通运输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寻求复苏振兴的新发展理念,继续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
三、以航空旅客出行目的为基准扩大机场以及机场周边服务范围
当前,我国机场的服务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承载交通运输功能,以及通过机场特许经营权而开展少量的餐饮和零售服务,在疫情前的时代,机场的这些服务基本可以满足航空旅客的基础性需求。但是,进入到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时代,需要将疫情防控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且长期的考量因素,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性。
首先,进一步扩大机场特许经营权的项目。在我国,机场由飞行区、航站区以及延申区组成,其中飞行区的维护费用高昂,因此需要机场开拓其他业务,来实现对于主营业务的支撑。随着机场业务的发展,机场管理机构也需要从经营者向管理者转变,通过机场特许经营权,将机场资源再次进行市场化分配,从而实现物尽其用。因此,建议以航空旅客出行目的为基准,扩大机场特许经营权项目,在安全第一的情况下,在航站区以及延申区打造一批可以满足航空旅客出行目的的项目,分担部分城市主要城区的服务功能,不仅包括复制城市主要城区的服务功能,还包括引进城市主要城区的服务功能。实现从“城市交通枢纽”到“城市交通+服务枢纽”的转变。从而形成消化航空旅客出行目的的“第一服务层面”。
其次,积极发展临空经济区。机场的地理范围有限,因此还需要考虑其相邻区域。伴随着机场的属地化管理,各地均开启了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因此,建议借助于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之机,可以以航空旅客出行目的为基准,分担部分城市主要城区的服务功能,在临空经济区中建设一批与主要城区服务功能相当的项目,与“第一服务层面”互为补充,互相配合,从而形成消化航空旅客出行目的的“第二服务层面”。
最后,主动争取机场与机场周边地区的防疫政策。在我国,机场与机场周边地区一般远离城市人口聚集密集的主要城区,地广人稀,即使发生零星疫情,也有利于在确定的地理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建议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对于地方政府的授权,给予机场与机场周边地区相应的闭环管理地位,对于在“第一服务层面”和“第二服务层面”完成出行目的,且不出机场与机场周边地区的航空旅客实施较为宽松的防疫政策。
四、未来效益评估
扩大机场以及机场周边区域的服务功能,将航空旅客的出行目的消化在机场以及机场周边区域。未来可能将会具有以下效益:
一是满足了地方政府的防疫需要。我国的机场以及机场周边地区地理范围相对固定,一般远离城市人口稠密的主要区域,并且将外来的航空旅客限定在该区域,有利于及时有效地防止疫情扩大和蔓延。
二是满足了航空旅客的出行目的。减少人员流动是防疫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当前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就需要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尽可能拉进服务区域与交通区域之间的地理距离,最大化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目的。
三是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城市主要区域的部分服务功能复制或者迁移到机场以及机场周边地区,不仅满足了航空旅客的出行需要,而且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新契机,有利于振兴区域经济。
四是盘活了民用航空运输业。航空旅客的出行目的一般是商务、学习、娱乐、走亲访友等,如果机场以及机场周边地区能够通过“第一服务层面”和“第二服务层面”完成出行目的,不仅解决了服务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且节省了航空旅客的出行成本。无论出行还是回程,均可以在机场以及机场周边地区解决相应的需求,将极大刺激航空旅客出行意愿。(文/李亚凝)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