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荣
“航天创造美好生活”,伴着这一主题,我们迎来了第二个“中国航天日”。连日来,科学讲堂、航天展览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在激发人们探索未知的欲望的同时,也科普了航天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改变。
今年国家聚焦航天技术造福民生、惠及百姓、创造美好生活的“平凡一面”,可谓是对一些诸如“航天与我无关、劳民伤财”等论调的有力回应。不可否认,说到航天,映入人们脑海的常常是腾空而起的火箭,绕地而转的卫星,遨游太空的“天宫”。但事实上,这些看起来很远的科技成果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极其相近。比如,不论身在何方,“北斗”帮你指引方向;足不出户,“风云”帮你预知天象;借助高通量通信卫星,飞机上刷微信、打电话也将成为现实。更不用说在日常生活中,燃料电池、尿不湿、吸尘器、运动员穿的“减震鞋”等产品,都与航天科技有关。随着中国航天驶入空间应用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改变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可能。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航天技术的发展更蕴含着转型升级的契机。数据显示,航天技术依靠几十种科学学科和几百种技术专业,博采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堪称很多产业技术创新探索的土壤。有专业机构曾测算,航天的直接投入产出比大概是1:2,间接比可达1:7到1:14。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航天技术产业化、商业化步伐加快,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以高分、风云、海洋、资源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在农业、林业、国土、测绘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信卫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导航定位卫星步入了产业化的发展轨道,大量事实说明,航天技术是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倍增器”。
当前,中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特别是去年首个中国航天日以来,我们在300多天里干成好多件大事,以至于很多人笑言,早已对国家“发射成功”习以为常了。这是一种心态的进步,诠释着奇迹已“不足为奇”的发展跃升,但也是一种提醒,提醒人们不要在这种习惯中,淡漠了对航天事业发展战略意义的认识。走过了勒紧裤腰带搞“两弹一星”的困难时期,今天的我们仍然要执着地探索浩瀚宇宙、加大自主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真正的核心技术,不可能花钱买来,别人更不可能拱手相送。在自主创新上突破不了,关键时刻就会受制于人,长此以往只会无法自立。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谋求更大发展,我们必须在独创独有上取得突破,继续在航空航天等重大科技战略上占据先机。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航天事业不仅是国家大战略,也对接着每个人的美好生活。期待中国航天再创辉煌,与人们生活更好“交会对接”,为增进人民福祉作出新贡献。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