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会议报道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李春生在2020交通运输新业态发展论坛主旨演讲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李春生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推动行业新成果,引领未来发展新方向”,我感觉到这很契合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先进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交通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交通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了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等新型的交通运输业产业发展的新的业态,也催生了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动力。可以说现在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撑,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要求,同年的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交通强国的建设纲要,这个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并作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这里有三句话很有代表性。

    第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目标是既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我想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现实看,最大的困难、最大的短板还是在农村。尽管这些年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近十年来全国农村公路新增里程达到了30万公里,新增绿化路近50万公里,通达率达到95%以上。但是农村绿色交通业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的上升空间和潜力,目前仍然有3100多个行政村还没有绿化道路,24000多个行政村尚未通客车,很多村仍然是晴天扬灰路、雨水水泥路,百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态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一些地方已经优化的路面由于不及时的养护又成了搓板路。由此可见,进一步完善提升农村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交通运输业发展,进而催生新的产业发展业态和模式、动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过去有句话,要想富先修路,现在仍然没有落实,在农村建设产业之路、生态之路、文明之路、致富之路,仍然是我们发展农村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性工程,如何抓好?要建设好、管护好、运营好农村的交通路网。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强调农村要积极推进四好的农村路网建设,应该按照纲要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差异化的政策,形成有效的机制,提升农村路网的建设、养护、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发挥好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引领和保障作用。

    第二,推动农村交通运输业与农村产业发展互为促进、融合发展。现阶段农村产业的发展业态非常丰富,应结合各地农村产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实际,统筹规划建设好农村产业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比如我们一些地方依托乡村振兴文化、民俗、传统演艺、乡村节庆发展观光旅游产业。有些地方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发展休闲康养产业,针对这些产业发展的需求强化完善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有,农村环境整治、新型农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乡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应跟上,使乡的路网建设与生态环境、与人文历史相结合。为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有各地发展的农产品生产,建设了现代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产业融合的示范先导区,以及农业的示范概念基地等等。应结合当地的交通资源,推进支撑农村产业高质量稳定发展。

    第三,统筹城乡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创造条件统筹考虑城乡统筹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通过科技创新、技术研发,集中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加大投入。大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城乡联动,融合发展。努力将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和动能向农业农村注入和倾斜。努力推进城乡公共交通运输业的服务均等化,尽快的补上乡村交通运输业薄弱、落后这个短板。不仅要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还要使农民出行走得好、走得安全和舒适。农民生产农产品运的出来,运的高效,进一步繁荣农村、富裕农民。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