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2017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峰会在四川成都举行

    以“创新中国·产业生态圈的成都实践”为主题,聚焦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建设的2017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峰会,9月2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举行。

    据悉,峰会由《中国新闻周刊》、《每日经济新闻》主办,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承办,同时得到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以及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守成,成都市新都区委书记许兴国,《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吕振亚,《每日经济新闻》总编辑雷萍出席峰会并致辞。

    “轨道交通产业是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成都“十三五”期间突出发展的产业机遇”,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守成在致辞中表示,成都将按照空间布局,建设轨道交通行业名片,打造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基地。

    《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吕振亚表示,“中国的轨道交通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改变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个日益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将处于不同时空中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为生活带来更多可能”。

    在致辞中,成都市新都区委书记许兴国表示,新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当下正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希望通过本次峰会凝聚行业共识,打造产业生态圈。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发表演讲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原巡视员李国勇,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电气化自动化专家钱清泉,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发表主题演讲。

    现场嘉宾参与圆桌对话探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成都市新都区副区长吴昊,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建乐,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银光,波兰共和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卡夏参与圆桌对话。

    聚焦轨道交通新机遇

    在主题演讲环节,嘉宾们就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趋势,及产业生态圈建设发表各自观点。

    “我们可以自豪地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高铁发展上有这样的魄力”,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演讲中提到,中国不走“市场换技术”的老路子,要全面学习并借鉴轨道交通的成功经验,寻求自主创新路径,补齐短板,实现轨道交通装备供给能力的全面提升。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原巡视员李国勇见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完善产业产能布局,才能推动轨道交通的健康有序发展。

    “速度是轨道交通追求的永恒主题”,深谙轨道交通发展趋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电气化自动化专家钱清泉认为,中国需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产业基础,把握技术的先进性、前瞻性,抓住高速磁浮交通发展机遇,引领后高铁时代轨道交通的发展。

    “要形成共生共荣、协同演化的产业生态圈,需要产业价值链的不断完善”,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长期关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他表示,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制造环节的附加值将越来越高,产业链的前后延伸将在支撑城市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活力。

    产业生态圈的成都实践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完善需要各界的共同探索。在对话环节,嘉宾学者们共同聚焦轨道交通产业链与城市发展,助力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

    正如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在对话中所言,“城市的发展在轨道交通产业支撑下,将会实现更高效率。”虽然针对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行业内有各种声音,但嘉宾们一致认为,市场问题仍需靠创新解决,成都需在产业发展中精准定位,聚集资源,丰富分工,在打造产业生态圈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市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峰会最后,来自政、产、学、研以及媒体的嘉宾代表共同倡议:各方携手努力,共建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为提升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2017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峰会倡议

    当日下午,2017新都轨道交通产业投资推介会举行,本次投资推介会吸引了百余家知名企业及媒体的关注,对接签约轨道交通行业龙头企业15家,签约总金额达115亿元。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