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姜堰团区委找准“四缺”突破口 打好改革“组合拳”

    共青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的全部工作和建设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缺人手、缺载体、缺路径、缺政策“四缺”问题成为阻碍基层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掣肘。

    姜堰团区委以县域基层团组织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当标兵、创解法、作示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质量推动改革试点工作落地见效,为全团改革提供姜堰经验。

    一、“三增两优一加强”,扩宽团的工作力量选聘渠道,破解“缺人员”之困。

    增补区级专职团干部数量。按编制职数配齐配强团区委专职团干部,通过公开招录、内部选调、挂兼职等方式配齐配强各级团组织的工作骨干力量。于2021年11月配备副书记1名、选调工作人员1名。增设镇街青年助力官岗位。出台《姜堰区镇街青年助力官管理办法》,由各镇街自主招募,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青年助力官,团区委根据镇街年度考核等次及个人考核情况进行专项奖补。增招优秀高校学生力量。联合区委组织部实施“雏堰启航”及“人才青行官”招募计划,打造“校社联动,面向需求,双向选择”的实践模式。优化乡镇团干部队伍结构。以乡镇团委换届为契机,推动金融行业优秀青年进入镇街团委班子队伍。优化基层团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团组织班子配备督查通报、团组织书记空缺情况即时沟通、团组织工作交接清单三项机制,分领域从职级评聘、绩效待遇等差别化予以专项岗位激励。

    二、四度转变,完善团的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破解“缺载体”之困。

    由远及近,延伸人才链接长度。在上海、广州、天津、合肥、重庆、武汉、长沙、南京、哈尔滨、杭州等十座城市建立学子联谊会,完成2021—2022全年工作计划及年度重大活动发布。由少到多,扩展阵地覆盖广度。在区级层面,引入市场化服务管理机制,建设“青年之家”旗舰店;在镇街层面,结合地域特色,建立“青年之家”专营店;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其它群团阵地,打造“青年之家”共营店。由弱到强,提升青年发声力度。依托青年工作联席会议、“面对面”等活动,积极倾听青年声音、反映青年诉求,推动本地区青年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落地;深化实施“幸福青春行”、“向日葵”成长护航、“青缘汇”等重点项目,在保障青少年托底型权益的基础上推动发展型权益维护。由无到有,探掘项目服务深度。结合年度创新创优项目工作,推进区镇一体化设计青少年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的作用,打造“溱湖湿地使者”“自然伙伴”“Young国风”等项目品牌。

    三、施行三阶工作法,闭环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机制,破解“缺路径”之困。

    完善青年发展基础阶。从严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增强团员先进性和荣誉感。科学制定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领域团员发展计划。对外接收全天候监督,发布“54实干之声”—团员发展篇视频,公示团员发展步骤,全流程接受各方监督,举办示范性入团仪式。搭建团员淬炼晋级阶。打造“1+N”全域共建团校辐射体系,在区委党校挂牌成立区级团校,在每个中学及有条件的镇街团组织成立团校分校,联合各级团组织充分开发“青年学习社”等实践学习基地。铺就组织成长荣誉阶。开展“三步创建法”,切实发挥“号岗手队”示范作用。以流程管理、品牌打造为着力点,实现“五个一流”,培育“五好”人才。

    四、争取四方支持,健全地方党的领导机制,破解“缺政策”之困。

    主动谋求党建引领。明确将团建、队建纳入党建工作部署和年度考核,分类别制定年度考核计划。积极寻求教育协作。明确团区委书记席位制担任区教育党工委兼职副书记,并推动团区委进入党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教育督导机构小组成员单位。联合教育局制定《姜堰区学校领域团(队)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从学校团(队)干部的选任、管理、奖惩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考核结果和工作成果作为职务评聘和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大力争求财政保障。2021年新增改革试点专项财政经费25万元,2022年新增改革试点专项财政经费50万元,同时,明确每个镇街按照每年不低于3元每人保障青少年发展工作专项经费。深入探求纪检监督。明确将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区级党委巡察监督内容,自十三届区委第一轮巡察启动以来,对罗塘街道、市场监管局等320个建团单位开展团务巡察,按照巡察整改要求,指导应急管理局、城投公司等单位规范建立团组织。(文/彭庆阳)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