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县县城西北九公里,临近国道212线的东峪口拌和站,生长着一颗盘虬卧龙、枝繁叶茂的无花果树。每年七八月间,这颗树都能让你体会到什么是硕果累累,一颗颗深紫色的无花果挂满枝头,压弯了枝条,载满了收获,年年如此。
据段上老职工周小平讲,这棵树很有历史,他在1993年来文县参加工作时,这棵树就在段机关院内,当时主杆直径已经有15到18厘米。到了2007年,重修段机关办公楼和家属楼时,将这颗树通过人工挖、拖拉机运的方式移栽到尚徳道班;2009年,尚徳道班因512地震灾后重建,又通过装载机、自卸车从尚徳道班移栽到尚徳拌和站;2009年9月拌合站搬迁,再通过挖掘机、吊车移在现在的东峪口。由于当时新拌合站正在施工,只能临时栽下,2011年移栽到现在生长的职工宿舍楼前,可以说,这棵树一路伴随着文县公路段走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经过多次辗转,这棵树依旧以令人惊叹的顽强生命力发芽生根,抽枝结果。春去秋来,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树龄,比段上许多职工年龄还要大的多。站在这可颗饱尽沧桑的无花果树下,伸手摘一颗熟透的果子,甜蜜洋溢心头。四十年前某个炎热的午后,也许有一个老职工品尝了这棵树带来的蜜意,用果子的清甜驱散劳作一天的乏意,吹着白水江飘来的晚风,在树下休息纳凉,这就是公路人,在一年又一年中一代代传承不息。
树下的视野很是开阔,放眼望去是川流不息的国道212线,以及正在热火朝天施工的武九高速,穿过时空,彷佛能看见公路事业一步步的发展轨迹,那些足迹清晰而明朗,过去的泥泞土路,现在的整洁国道,未来的崭新高速。这棵树就这样眺望着,它见过先辈们忙碌的身影,见过现在身着橘色养护服的职工,见证过文县公路段的成长、陇南公路事业的发展,未来还将见证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寒来暑往,它深深扎根,似乎站成了永恒。
四十年,机械替代人力,荒地变成茂林,公路事业旧貌换新颜,这棵树是活的见证。守护这颗无花果树,守护“吃苦耐劳、甘当基石”的公路人精神,在任何年代里都不会过时。(文/马俊平)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