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2022(第七届)中国总部经济国际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寇佳丽 翟晓汀

     

    第七届中国总部经济国际高峰论坛会议现场

    金秋送爽,秋意渐浓。9月,北京迎来了一年中的好时节,也迎来了第七届中国总部经济国际高峰论坛。2022年中国总部经济国际高峰论坛由北京市商务局、世界贸易网点联盟主办,北京总部企业协会承办,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理委员会协办。《经济》杂志作为现场独家报道媒体,长期关注北京总部经济发展,已连续7届参与总部经济国际高峰论坛现场报道工作。此次论坛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创新驱动 资源融合 推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探讨总部企业创新发展新思维,寻找集约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北京总部经济在各级政府、协会中介组织和总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是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据统计,2021年,北京总部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共计58991件,专利授权数量83202件,软件著作权量13014件。11家总部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超过千件,10家总部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超过千件,16家总部企业软件著作权授权数量超过百件。最新发布的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显示,北京入围54家,连续第10年位居全球城市榜首。”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燕凌用具体数据介绍了北京总部企业经济的现状。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燕凌

    “总部经济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特征,在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北京总部企业协会会长王国丰在致辞中表示,北京总部企业协会作为政府与总部企业的桥梁纽带,将积极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和“五子”落实落地,增强“北京服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使总部企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发展。

     

    北京总部企业协会会长王国丰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颖津指出,刚刚闭幕的中共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首都发展的最新愿景和蓝图,表示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是新征程上摆在我们面前的根本任务。新时代首都发展,根本要求是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在紧要处落好“五子”,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子”联动推进,形成叠加效应,将持续提升首都高质量发展水平。“我们的总部企业要发挥规模体量大、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支撑引领性强等优势,积极参与新时代首都发展实践,贡献总部企业的智慧和力量。”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颖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带来《新阶段创新驱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她认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贸易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贡献也会持续提高。总部经济作为高端要素和服务功能聚集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举措,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和重要推动力,更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对接的重要枢纽。王微强调,创新驱动中国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少要把握五点,即把握新要求、紧扣新技术、拓展新空间、着力新开放、夯实新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

    世界贸易网点联盟作为服贸会的国际合作单位,自2012年首届服贸会,就组团参与了有关活动,而且每年的服贸会都有他们的身影。会上,世界贸易网点联盟主席布鲁诺·马谢通过视频表示,我们愿同北京一道,参与北京的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我们愿意与大家携起手来,进一步促进总部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阿根廷政府出口和投资署署长、全印度工业协会主任、墨西哥出口商协会主席也发来视频致辞,表示愿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助力北京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为新认定的1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10家外资研发总部授牌,并完成了两个重点项目签约和三个平台合作签约。会议还发布了“总部企业创新发展行动倡议”,同时启动“总部企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打造创新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设立支持创新发展的基金,实现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

    (新媒体责编:pl202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