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物役”出自《管子下篇心术下》,其原句为“君子使物,不为物役”,说的是:成功的人会恰当利用外界事物,却不会被外界事物所牵制。人是万物的主宰,大凡物品,多为人所用。倘若身为物役,那就有失偏颇,甚至徒于悲叹。
我们观看电影《孤注一掷》,在对境外电信诈骗团伙行骗的多样方式和残忍手段感到愤慨的同时,也深感受害者的被骗心理颇具典型意义,对我们党员干部也很有启发。电影中,无论是被诈骗团伙设局、走上诈骗歧路的模特安娜,还是深陷诈骗赌局无法自拔的学生阿天,他们都是由于贪婪之心作祟,没有控制自己的贪欲,灵魂为身外物所用,而毁了自己的人生。模特安娜面对月薪10万元以上的工作机会,失去了清醒的头脑,一步一步踏进了对方设计好的陷阱;学生阿天得到了诈骗团伙小利之后,由于贪心不足,妄想越赚越多,最终深陷诈骗赌局,落得家破人亡。诈骗团伙通过相关骗术,利用人性中的贪婪、侥幸心理,让潜在的受害人一步步成为真正的受害人。正如电影中一句台词所言:“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
人生而有欲,正确合理的欲望是励人进取的动力,但放纵欲望、贪婪无度,就会把人推向深渊。古人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它深刻警示我们,做人不能有贪婪之心。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清除的一大批贪墨之人,大都是嗜好太多、身为物役而走向歧途。如何对待外物,苏轼在《宝绘堂记》中告诉我们:“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寓意于物,就可以让物质助兴,以物陶情,成为物质的主人。相反,留意于物,则会滋生贪念,永不满足,甚至在物欲中沉沦。
当下,我们处在物资丰富、市场繁荣、经济活跃的世界,党员干部作为先进分子,作为引领风气之先者,理应处理好自身与物质的关系,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讲排场、不摆阔气,杜绝物质上的攀比跟风。只有不为身外物所用,才能避免物欲太盛,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如果心中只有利益,消费不加节制,嗜好不加收敛,就可能被物驱使,以权谋利,以权谋财,迷失自我,做一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最后突破底线红线,迈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从物质到精神、由生理而心理,人的需求总有更高的层次。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越考验党员干部对待物质的态度。“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倘若仅把眼光局限在物质享受上,而不在精神层面、人格层面、党性层面有所追求,只会被物欲牵着鼻子走。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理应“寓意于物”,不为物役,堂堂正正做官、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交友,不断升华人生境界,成为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真正的共产党人。(作者系广东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学会会长高福生)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