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的甘肃天水滴水成冰,刺骨寒风像刀子一样划过山梁,在耳畔飕飕作响,被风唤起的野枸杞摇曳山头涌动着春之希望,千年渭水默默守望着来自麦积山名窟的沧桑与刚强,不断讲述着属于中国中铁大桥局新宝天人披荆斩棘、战天斗地的奋斗续章。
七桥五隧有点难
该项目涉及七桥五隧、四跨渭河、接长四涵洞、两跨既有线等工程。其中,七桥五隧,包括新建桥梁7座—青崖1号中桥、青崖2号中桥、伯阳渭河大桥、咀西渭河大桥、咀东渭河大桥、宋家岭渭河特大桥、别川河中桥,新建隧道5座——新青崖隧道、新伯阳隧道、新南集隧道、咀中隧道、新宋家岭隧道;7座新建桥梁中上跨渭河桥有4座,分别是伯阳、咀西、咀东和宋家岭渭河大桥;在新青崖隧道内、新伯阳渭河大桥两处上跨既有上行线。
该项目首次承揽了站后工程,还包括1.372公里路基、铺设5.974公里有砟轨道和3.512公里无砟轨道,以及轨道、电力、接触网、通信、信号等专业施工,是典型的山区铁路综合性工程,结构物多、工序较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四跨渭河抢承台
4座上跨渭河大桥是7座新建桥梁中的重中之重,而水中8个桥墩所有承台标高降低10多米的变化,使在河面以下20米深处修筑埋深10至12米的承台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把施工围堰放入满是大漂石的河床?又如何确保深围堰中施工安全?项目部知难、明难而不避难,组织召开专题会不下10次,多方面讨论方案、征求意见,最终确定在新伯阳渭河大桥3号、4号墩承台上采用直径1.2米钻孔咬合桩围堰进行基坑支护,其余水中墩均为钢板桩围堰引孔施工。经历了深挖、钻孔、打桩、放坡、喷锚等关键工序,拼抢了两个大汛期终于在水流湍急的渭河中浇筑完承台、立起了桥墩。
隧道施工妙招多
5座隧道洞口处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原方案要从洞口向内延伸20多米,在仰拱底换填2米深三七灰土,局部还需要采用水泥土挤密桩进行加固。项目部通过反复试验,对原有方案进行深度优化,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他们还经现场论证后,将约1370米新青崖隧道的正洞缩短近17米,又在新南集隧道进口处增加6米棚洞,宋家岭隧道出口处增长5.5米,提高了施工效率和通车后长久安全考虑。此外,作为关键性控制工程约3552米的新伯阳隧道,进口进洞约50米处和出口均上跨既有陇海上行线,地质复杂、围岩等级变化较大,他们通过缩短斜井长度、增加会车洞室、优化斜井挑顶进正洞方案等措施,大大缩减进洞时间,确保了隧道按期贯通。
涵洞接长明改暗
标头3号涵洞依次下穿既有陇海上行线、新建陇海上行线和既有陇海下行线,要把原来的上行线卵形改建为箱型涵,并将既有下行线的矩形涵洞接长串连成一个涵洞,相当于三条线共用一个涵洞。新线紧紧夹在既有上行、下行运营线之间,他们最终研究出一套暗挖涵替代原先大开挖20米的明挖洞施工方案,既降低了既有线架空安全风险,也消除了大开挖对既有线后期运营不均匀沉降影响,还使标头路基正常同步平行作业,节约了工期、降低了造价。
无路可走开新道
新伯阳隧道进洞、出洞处均面对大冲沟、垂直悬崖,根本无路可走。他们就开动脑筋想办法,在沟底埋涵管、回填土、修便道、筑施工平台,修筑起一条条让隧道人看到希望、通向光明之路。标头走行于既有上、下行线之间,与既有上行线平交、拨接,且最近处与既有下行线不到10米,施工安全永远第一。他们研究并策划的挖孔桩代替水泥土挤密桩的路基加固方案,被业主和设计、监理所认可,大大降低安全风险,还加快了施工进度。
轨道铺设创纪录
约3.5公里的新伯阳隧道无碴轨道、6公里长的有碴轨道,有碴、无碴对轨道铺设标准和要求都不一样,尤其对线路轨道开通动态要达到3.5的质量指数TQI值提出更高标准。他们请教铺轨专家、实地调研优化,可一次性铺设500米长轨,打破了西安局原先每次仅能铺轨300米传统作法,还首创铺轨一次性500米的新纪录。
从2022年6月开工,中国中铁大桥局建设者跑步进场、盯紧安全、优化方案、快马加鞭,全程开启“加速跑”模式,打了一场漂亮歼灭战,将本该22个月的合同工期,缩短至17个月顺利完成主体施工,提前5个月安全、优质、高效实现全线基本贯通目标,又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开通运营,再次检验和展现了大桥局“一流建桥国家队”的专业水平,让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新为主的“四特”精神在西北大地上熠熠闪光。
步履未停、奋斗不息的大桥人,用他们的智慧、实干与坚韧成就了新宝天的一段传奇。如今,新宝天尤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万光汇聚、添彩陇海,信心满怀地不断向着开往春天的列车进发。(通讯员:孙东勋 陈二彬)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