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世界科技前沿,也是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既直接面向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安全、绿色目标,也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节能降碳目标的关键,更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然而,“安全”和“节能”问题长期制约和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安全”瓶颈在于无法实现安全风险提前预警干预;“节能”关键在于无法精准溯源评估动态能效。
在国家大数据战略指引下,新能源汽车网联大数据创新团队在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孙逢春院士、王震坡教授带领下,融合车辆、信息、化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攻克了大数据驱动的安全风险预测预警、车桩网高效协同管控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全国统一、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网联大数据国家监管体系,为破解“安全”和“节能”问题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方案,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的常态化手段、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产业生态的根基和可持续发展源泉之一。
立足国家战略所需 创新突破科研成果
全量全程有序汇聚和挖掘千万级车辆数据,守好“安全”命门,把好“节能”命脉,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难题。在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支持下,团队历经20年持续创新迭代,针对新能源汽车跨域协同数智手段缺、主动安全防控能力弱、动态碳排测评精度低等问题,突破了跨域分层联动的新能源汽车网联大数据平台体系构建技术,攻克了数据场景双驱动的立体主动安全防控技术、全时空数据溯源的节能降碳方法,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覆盖全地域全品牌全车型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网联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全国新能源汽车安全、节能“一张网”监管,创立了新能源汽车网联数智理论及其技术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车+网联大数据平台”中国方案。
项目团队主持制定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一个数据传输协议国家标准并首创在线测试技术体系,建立了大数据评价规程,实现了我国车辆测评手段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跨越,引领了行业技术进步。团队在新能源汽车大数据领域牵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相关成果应用于80余家车企,并在电池溯源国家平台、重型车排放监测国家平台、电动飞机与电动船舶监控平台等多领域拓展应用,驱动和支撑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和产品快速迭代并协同发展,引领了全球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主要体现三方面的创新
其一,跨域分层联动的新能源汽车网联大数据平台体系构建技术。创建了车辆数据“传-存-检”多维逻辑验真方法,攻克了分项标识编组的数据多链路多主体交互、时空序列匹配的数据实时跨域共享技术,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与跨行业、跨部委多个平台全时空按需联动,引领了行业数智化能力提升,与多个部委、行业平台全时空按需联动,数智化革新产业管理技术。
其二,数据与场景双驱动的新能源汽车立体化主动安全防控成套技术。首创了长短周期融合的“值-率-模型”运行风险评估预警、跨域联动的“车-路-桩”车辆安全主动管控技术,建立了安全立体化主动防控成套技术,独创了“事前发现、主动溯源”质量测评新模式。其中全量化风险感知溯源、全状态运行风险评估、全路网协同联动管控等技术国际领先。系统破解了安全焦虑问题,引领了安全防控从被动到主动的颠覆性变革。
其三,全时空数据溯源的新能源汽车节能降碳方法。创立了全量全程数据驱动,建立了“能耗”为核心,涵盖“安全、体验”三个维度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打破了以实验室、试验场测试为唯一依据的车辆及关键部件传统测试评价模式。攻克了“车-桩-电”能量溯源的动态碳排放核算、时空协同的车桩系统低碳排高能效充电等技术难题,首创了新能源汽车动态碳排放核算平台,推动和促进了全行业平均能耗显著降低,其中全量全程动态测评、动态碳排放核算等技术国际领先,有力支撑了国家“双碳”战略实施。
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利国惠民走向国际
团队科研成果已在工信、财政、公安等七部委新能源汽车公告、补贴核算、安全管控等创新应用,服务于北京冬奥等国家重大活动并获表彰,推广到“一带一路”国家,并跨行业服务于差异化车险费率等惠民工程。
一方面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支撑工信部对全国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和车辆准入、财政部全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清算、市场监管总局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风险缺陷调查案件、应急管理部新能源汽车火灾调、公安部新能源汽车交通安全协同管控、交通部公交和物流领域车辆电动化应用效果评估评价等。
另一方面服务于国家重大活动,实现了限定区域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管控,应用于2022北京冬奥会等国家重大公共活动的安保工程并获表彰。
第三方面跨领域应用于碳普惠、保险、充电服务和电池梯次利用等,支撑了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建设。产品质量测评溯源、运行风险评价技术应用于保险行业,支撑《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条款》落地实施;“千车千面”安全充电管理策略、“车-桩”高效有序充电技术应用于国家电网充电站选址与充电服务,显著提高了充电桩利用率,并提升了用户充电体验;数据驱动的动力电池性能评估技术应用于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有效延长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系统降低了动力电池应用成本。
第四方面实现了成套技术国际示范和输出,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整车主动安全防控等技术推广到泰国、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并在德国、挪威、瑞典等欧洲国家示范应用,推动了国际合作与协同创新,提升了我国科技水平在全球的影响力。
第五方面培养高层次应用创新人才,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基于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汇聚的全行业数据资源,创建了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开放实验室,打造了数字化真实应用场景,服务专业教学工作,连续6年主持创办了国际数字汽车大赛,累计吸引了1000余所国内外高校、3万余名学生参赛,以赛促学,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最后,面向“双碳”战略,构建了新能源汽车碳资产管理体系,经平台核算,自2017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应用累计碳减排超2.21亿吨(截至2023年12月),等效约195亿棵树的年碳汇量,产生了重大生态环境效益。
创新永无止境。新能源汽车网联大数据创新团队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路上永不止步,用科技之光照亮新能源汽车驰骋的快速路。(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