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2024星火生态大会“信任与智能”主论坛在厦门举办。大会期间,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贯通”行动厦门共识正式发布,标志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华南地区布局进程加速。
图: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贯通”行动厦门共识发布仪式
当前,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在工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产业实践,面向产品、面向过程、面向资源,在生产、运营、服务环节形成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供应链数据共享、能耗数据监测等典型应用场景,已初步实现架构可控、设施可控、技术可控。
为进一步凝聚产业共识、强化政策引导,推动标识解析体系由“建”到“用”,拓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促进标识解析体系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推广,同步提升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人才等要素支撑能力,加快实现应用可控和生态可控,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各地方按照《行动计划》要求,结合各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部署,明确标识解析体已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明确发展重点从“建”到“用”,从政策贯通、技术贯通、应用贯通、生态贯通四个方面达成共识。
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如何“贯通”?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按照“331”的思路,共部署7项重点任务。第一个“3”侧重行业:贯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标识解析体系在石化、船舶、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应用,提升制造业生产协同效率;全面赋能消费品“三品”战略,利用标识解析体系服务消费品质量追溯、数字营销、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消费升级;促进数字医疗整合,推动标识解析体系与现有药品追溯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体系深度融合,为相关医用产品等管理提供服务。第二个“3”侧重领域:在完善绿色低碳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三方面拓展标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打造标识应用新模式、新标杆。“1”侧重领域: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深化标识在重点产业发展载体的应用推广,提升产业集群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标识“贯通”如何链接鹭岛厦门?
随着以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产业为依托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逐步深化,厦门正面临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随着厦门市“十四五”时期我市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厦门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发布,阐明了“十四五”时期厦门市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重点、主要行动任务等。
作为面向国际化合作的经济特区,厦门积极布局“4+4+6”产业体系,推进标识解析体系等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厦门已建有综合型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节点企业接入量超800家,标识注册量超4.9亿,标识解析量超1.19亿次。金砖创新基地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厦门)已于2023年对外正式发布运营,作为国内十大节点中的国际化服务超级节点,为金砖国家提供以工业互联网为主要应用场景的工业数据治理应用、区块链基础设施服务。同时,结合标识“贯通”工作可以有效推进标识解析设施及应用对各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宣贯,提升其对标识解析的认识水平,调动相关企业创建标识应用、用好标识形成示范。
随着标识“贯通”的进一步加深,厦门市制造业将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激活闽西南及海峡两岸区域要素资源,深刻把握新工业革命技术发展新形势,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及产业链现代化两大攻坚战;以电子信息为龙头,以高端装备、新型消费、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为重要支撑,全力打造多个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力争构建起具有厦门特色的“1+4+N”制造业体系。
厦门下一步将如何“贯通”到底?
厦门于2023年获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未来标识贯通工作将结合相应的产业数字化工作一同开展。一是做好政策宣贯支撑。聚焦标识+企业数字化、标识+跨境贸易、标识+消费“三品”等维度,对接省市各政府主管部门,做好相关政策编写支撑工作;通过举办培训会、论坛、沙龙等活动,对企事业单位加强标识“贯通”政策宣传。二是加强设施及应用推广。依托已建成的厦门超级节点及二级节点,结合厦门本土产业及金砖合作优势,持续优化“金砖优品码”应用,实现品牌码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推进产业国际化发展;三是针对本土预制菜、按摩健身器材、家具等优势产业集群,开展交流研讨,聚焦典型场景创建行业节点及应用方案,形成数字化示范案例。
着力实施“工业强基”“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三大工程,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培育多个数字产业集群,以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及厦门智慧城市建设为支点,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张扬)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