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主办,北京环元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策划的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成立会议,在北京市日坛宾馆成功举行。出席会议的主要嘉宾有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的常务副会长刘作章,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原副局长张海霞,北京海关法规处原处长郭大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许文,韩国大使馆经济部领事朴观奭,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所长兼东北亚区总代表小野寺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等。出席会议的协会领导有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以下简称:亚经协)创会会长张九桓、亚经协会长权顺基、亚经协执行会长刘红路、常务副会长尚寿山、副会长朴龙日、梁玉师、章杏娟、执行秘书长法明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的领导、专家与企业,还有零部件企业、电池回收企业等汽车再循环产业链的代表180余人出席大会。会议的开幕式和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仪式由亚经协执行会长刘红路主持召开。
会议现场
权顺基会长致辞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会长权顺基致欢迎辞表示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强调了生态环保任重道远,要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而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的以旧换新政策将更进一步激发汽车市场的活力,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鼓励消费者淘汰老旧车辆,置换新车,从而促进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消费升级。本次汽车再循环产业论坛暨亚经协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专委会的成立恰逢其时,顺应循环经济及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推动亚洲区域内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的销售进程中的二手车、新能源电车、车辆回收与再循环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增强我国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最后权会长希望今后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专委会在今后能积极践行“双循环”汽车绿色再循环产业发展格局,共同建设共生友好的亚洲汽车生态圈,并预祝此次成立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 许善达致辞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在宏观经济发展中将汽车行业列为重点推行的战略之一,在自然资源日益稀缺的条件下,资源的再循环与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的概念在强调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中逐渐突出。许善达在致辞中分享了在90年代废钢回收行业的增值税抵扣政策的设计过程和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漏洞,并强调了近日资源回收与废旧物资中“反向开票”这一政策设计的重要性。许善达总结了再生资源行业发展中从税收角度提出专业和如何既要利于市场发展规模化,还要利用企业规范化的建议,在汽车再循环产业中需要体现回收流程中的价值并保证回收循环系统产业链交易真实性的信息溯源管理,研究汽车再循环领域产业链交易凭证的真实性,也是推动行业走向完善的基础和必要。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韦洪莲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韦洪莲在视频致辞表示,报废机动车在整个环境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资源回收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包括机动车再制造、回收资源再生利用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生态环境部也有修订关系到污染防治的相关标准,希望相关企业行业需要重视标准的实施。近期国家相关部委也对以旧换新行动提出了加大回收利用循环标准,有力地推动产业循环通畅,进一步强化绿色低碳政策,推动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最后,韦洪莲副主任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有力地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希望新成立的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在行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宣传好国家的绿色低碳再循环方面的政策法规标准。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所长兼东北亚区 总代表 小野寺修
来自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所长兼东北亚区总代表小野寺修在致辞中首先表达了气候问题是全球化的,需要对汽车绿色低碳转型予以重视。关注到不久前中国政府发布《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该方案不仅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通过一系列的鼓励和支持举措,推广使用电动汽车、混动汽车、低油耗汽车等更环保的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一个良好的汽车回收循环体系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小野寺修表示,日本在汽车产业中也较早引入了汽车再循环。日本2002年颁布了《汽车再循环法》(也称汽车再利用法),并在2005年开始实施。再循环系统涉及各种团体、人员、企业和组织,包括汽车生产商和进口商,汽车的第一购买者、二手车经销商、报废车经销商、二手车零件经销商、专门回收氟化物或者其它材料的再循环企业以及让流程顺畅运作的各种组织。为了确保报废汽车得到适当的回收和再循环,必须要有一个能够适当激励每个相关方的系统,必须最大化报废汽车的资源价值,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整体负担。最后小野寺修先生表示,日本企业也已经准备好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携手,为这汽车再循环的进程做出贡献并希望中国能够构建一个开放和共享的绿色汽车循环经济体系,为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俄罗斯罗尔夫(Rolf)集团总经理,维诺格拉多娃·斯韦特兰娜·维克托罗芙娜女士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俄罗斯一直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2023年,俄罗斯汽车新车销售105万辆,同比2022年增长69%,俄罗斯的中国汽车品牌销售量占俄罗斯市场43%的份额。2024年2月,俄罗斯有1800个卡车经销中心,比一年前增加了73%,其中70%的卡车经销商是中国品牌。截止到目前,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主要车辆进口国。2023年8月1日起俄罗斯联邦政府第5次调整第1291号法令,2024年上半年第6次调整,发布了征收汽车报废税(也称之汽车循环税),所谓汽车“报废税”通俗理解就是按照车辆发动机排放标准收取的环境保护费,根据排量,3升以下3400卢布,3-3.5升以下97万卢布,3.5升以上123.52万卢布。俄罗斯大力扶持汽车经济及文化的发展,通过政策、补贴等一系列手段,促进汽车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希望与中国就汽车回收拆解与循环利用的过程进行更多的合作,从而实现汽车的绿色经济闭环发展。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我相信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成立后,将构建中国和俄罗斯的绿色经济交流平台,打造汽车再循环产业链经济,共同推进东盟成员国汽车产业在低碳环保领域的进步,最终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目标而添砖加瓦。
亚经协创会会长张九桓
亚经协创会会长张九桓作致辞总结,“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绿色生产力也属于新质生产力,进而绿色发展是中国,也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基础和方向。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绿色发展领域在世界舞台上取得瞩目的成就,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为全球汽车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两会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废弃物再循环利用和大规模设备更新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其中要求2024年,报废汽车回收量相比2023年增长一倍,二手车交易量增长45%,并且明确了更加优惠的补贴政策,这些从政策层面对汽车再循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汽车再循环产业委员会平台的搭建完全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刘红路会长主持汽车再循环委员会成立仪式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执行会长刘红路主持成立仪式。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尚寿山宣读委员会批准文件
由亚经协常务副会长尚寿山代表亚经协宣读委员会批准文件,根据国家民政部有关规定,经协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成立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
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成立揭牌
揭牌仪式
权顺基会长为委员会张莹会长、许青秘书长颁发任命书
由亚经协会长权顺基为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会长张莹、秘书长许青颁发任命书,出席领导刘作章、许善达、张九桓、朴观奭、小野寺修共同为委员会成立揭牌仪式,参会嘉宾共同见证成立。
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会长张莹就职发言
亚经协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会长张莹进行就职发言,首先张莹会长对组织和行业的支持与信任表示了感谢,还表达内心对汽车回收行业的热爱,不忘清风来时意,务实笃定守初心。希望能够站在亚经协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的新的平台上,并以守正创新的理念、义不容辞地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企业,并且始终坚持从汽车报废回收拆解与再利用的行业与市场角度,坚定产业链方向,持续做好汽车再循环产业的市场化的服务;创新突破市场难点,构建汽车再循环产业链内循环为主,双循环发展的路径,为汽车产业大循环完整体系贡献力量;力争打好国际汽车再循环低碳发展文化;做好产业链协同,探索汽车再循环体系中国方案,为传统拆解赋能,开拓精细化拆解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企业盈利模式创新。
张莹会长真诚的表达,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希望和业界的有志之士、优秀企业一起,共同践行中国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的新理念,共同谋划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与汽车再循环产业的美好未来。切实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国内创新引领,做大做强,在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赢得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让汽车产业再循环更有价值,让产业链更加完善,让汽车大国生态文化更有代表性,走向汽车强国。为推动汽车可持续发展,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汽车再循环专委会专家聘书颁发仪式
(左起:张莹、刘富佳、黎宇科、邓毅、陈铭)
大会嘉宾合影(部分嘉宾)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