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作为生活必需品之首,服装与我们密切相关。广东东莞,作为世界级的服装产业集群,凭借深厚的产业积淀、完善的产业链条、高效的生产机制,在国内外服装产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东莞服装为何这么“虎”?全球竞争新格局下服装产业有何新变化?东莞服装品类货量为何八成都在广东省“内部消化”?6月27日,数字货运平台运满满联合物流领域研究咨询机构引航咨询发布《东莞服装产业带供应链物流洞察白皮书》,透过无处不在的物流大数据,详解东莞服装产业发展历程,绘制出“服装时尚之都”背后的可视化产业地图,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数字货运平台在产业链中降本增效的巨大作用。
独树“衣”帜,东莞服装生产供应链“无所不能”
东莞服装产业自诞生起,每一个特色鲜明的发展阶段背后都与服装产业自身供需关系的变化息息相关。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东莞打破了传统分销渠道信息割裂、市场需求敏感性不足的限制,通过订单和交易的线上化改革,让服装工厂、服装品牌、传统经销商可以直面消费者需求,而这一转变,也投射到了当地服装运输上——作为东莞服装产业数字化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数字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东莞服装产业数字化供应链的总体水平。运满满数据显示,在2019到2023年的五年间,由东莞出发的服装货类线上发运货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期间平均增速达49.5%。
当前,在货架电商和直播电商叠加的化学反应下,东莞服装产业分销供应链已完成了数字化蜕变,开启了“数智新时代”。而电商造就的线上交易模式,不仅大大提升了服装交易效率、降低了库存成本、减轻了库存风险,也让短途运输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加之电商推动,本就具备“靠近产地”区位优势的广东省内服装消费逐步从东莞服装产业的“首要客户”变为“全面广东化”。据运满满数据,2023年,广东省内“内部消化”的东莞服装品类货量已经占到了其全国销量的八成。
东莞服装分销新趋势:更扁平、更高效
在东莞服装已然“无孔不入”、“无所不能”的形势下,白皮书介绍,东莞服装生产已形成了以原材料本地(属地化)供给的鲜明特点:布匹等原材料生产供应链“集成”在东莞本地或周边,并最终沉淀为成本优势。运满满数据显示,近5年来,以布匹面料为代表的东莞服装产业上游主要原材料的平均运距显著下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短途(单程300公里以下)运输布匹订单量持续抬升。
白皮书显示,自2019年以来的五年间,东莞、广州、佛山一直稳居TOP10供给地的前三强,其中东莞表现最为亮眼,大部分时间稳居首位。布匹面料的发货地数据变迁,可以直观看出产前供应链本地化供给的趋势。
有意思的是,虽然东莞布匹面料仍然保持着“心怀天下”、供给全国的基本格局,但广东省内销量愈发成为主流。运满满数据显示,近五年内,以广东省内地址为收货地的货量占东莞布匹面料TOP5,收货省份货量总和的比重也在稳步提升。
数字物流,东莞服装如“虎”添翼的“幕后英雄”
“衣”起看东莞。在服装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的东莞,数字物流在当地服装产业的生产和分销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降本增效重任。在有了数字货运平台之后,服装物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成本之间从“顾此失彼”,变得兼顾并行、相互促进。
以运满满为例,白皮书调研团队发现“印象深刻”、“上瘾”是用平台发货找车的东莞服装工厂、经销商、专线老板(或调度)的普遍反映,平台的高效匹配、价格公允、车型算法等让其既省心又省钱。以往发货人都是在熟人关系里转圈,层层转包很难确保自己不当冤大头:缺乏公信力的市场基准价做参考,导致每年存在大量的成本浪费而不自知。
而以运满满为代表的数字货运平台,用算法和广阔的运力资源池,彻底打破了这一物流痛点,让降本增效从目标、口号真正变成现实。在此基础上,数字物流日趋成为产业升级核心推动力,成为东莞服装产业价值输送、价值落地的“幕后英雄”。
江苏南通的典华纺织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于数字货运平台降本增效能力和东莞服装产业外溢效应的众多工厂之一。公司主要生产桌椅靠枕、玩具相关纺织品,来自国外订单时间紧、要求高,公司常与东莞厂家合作,做好后用运满满叫车送到南通。公司物流负责人张老板经朋友介绍用运满满已有四年。他算了笔账,今年6月7日他在运满满平台叫了9.6米的货车运输玩具包装套,从广州东莞发到江苏南通,运费要两千多元,算下来一车货相较之前自己托人找车省了5%的成本。今年,他已为公司节省了大概10万元的物流成本。
东莞服装产业的线上化进程将长期演进,并将持续带动产业上下游各方服务向线上转移。对此,以运满满等为代表的数字货运平台在此进程中也将持续担任重要角色。
没有数字化物流的供应链不是真正的数字化供应链。当前,东莞服装产业正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数字货运平台正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手,从而助力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张扬)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