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4位登船英雄揭秘了“桑吉”轮救援的生死瞬间!

    自1月6日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中国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发生碰撞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一直在尽最大努力救援事故船舶并搜救失踪船员,回顾整个事件发展,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13日上午上海打捞局的徐震涛、徐军林、卢平、冯亚军4名救助人员成功登上“桑吉”轮,发现两具遇难船员遗体并带回。事后回想,心有余悸。今天下午,还在前方坚守工作岗位的4位救助人通过海事卫星电话接受了采访。

    四位救助人员登船前合影。

    四位救助人员登船展开搜救行动。

    时刻准备着 抓住时机登船救援

    碰撞发生后,“桑吉”轮一直在燃烧,不时发生爆燃,船体右倾。其火势猛烈,浓烟较大,船体温度很高,挥发和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危害大,加上气候恶劣,现场救援工作的难度巨大。

    13日7时,上海打捞局专业救助打捞船“深潜号”逐步向“桑吉”轮船艉靠近。198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深潜号”工程监督的徐军林说,上船之前大家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桑吉”轮燃烧的这几天里,他们一直通过观察船体的细微变化进行救援评估,做好了登船预案,对相关设备进行调试。登船之前,队员们处在随时待命的状态。

    8时37分,“深潜号”通过吊臂将佩戴空气呼吸器的4名救助人员吊送至“桑吉”轮船艉甲板,随即展开搜寻。

    船上高温灼热 不时发生燃爆

    “登船之后,第一感觉是甲板非常灼热,周身被滚滚浓烟包围,船头不时发生燃爆,我们按照分工迅速开展救助工作。”卢平说。四位救助人分为两组行动,徐军林和徐震涛一组,卢平和冯亚军一组,一组进入生活舱搜寻人员,一组进入驾驶室寻找黑匣子。每组一人在前方探寻,一人在后方观察周围环境和电子信号。

    救助人员首先在“桑吉”轮救生艇甲板发现两具遇难船员遗体。随后,他们进入船舶驾驶台,取下黑匣子。另一组在试图进入一层生活室时,用随身携带设备检测出室内温度高达89摄氏度,使得救助人员无法入内。

    搜救过程中,现场风向发生转变,“桑吉”轮燃烧产生的有毒浓烟不时向船尾扩散。危急之下,救助人员迅速对两具遇难船员遗体进行妥善处置,连同“桑吉”轮“黑匣子”一同带回了“深潜号”。

    刚离船不久 氧气瓶警报就响了

    “因为船已经燃烧了很多天,现场非常惨烈,也是第一次看到和感受到这么高的火和烟。在船上时只想着尽快完成任务。我们刚离开船不久,氧气瓶警报就响了。”徐振涛说。

    据了解,徐军林等4人进入上海打捞局以来,参加了数百起急难险重的救助打捞工程,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业务技能,以及艰苦的海上生活所磨炼出的坚韧意志在风口浪尖上履行着救捞人的神圣职责。

    【链接】

      ,1968年4月生,中共党员,198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深潜号”工程监督。2006年10月,参加了我国首次氦氧饱和潜水作业,下潜深海103.5米,实现了我国饱和潜水作业零的突破。工作数十载,爱岗敬业,在“桑吉”轮燃爆事故救援行动中,更是冲在前线,表现突出。

      ,1967年4月生,中共党员,1987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潜水队潜水监督。2006年10月,参加了我国首次氦氧饱和潜水作业,下潜深海103.5米,实现了我国饱和潜水作业零的突破。该同志在潜水生涯中踏实工作,默默奉献,在“桑吉”轮燃爆事故救援行动的危急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表现突出。

      ,1968年9月生,1990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潜水队潜水长。该同志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热爱潜水事业,在“桑吉”轮燃爆事故救援行动中勇于担当,表现突出。

      ,1978年11月生,199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潜水队副潜水长。该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不惧艰险,在“桑吉”轮燃爆事故救援行动中很好地履行抢险打捞人职责,表现突出。

    徐军林等4人进入上海打捞局以来,参加了数百起急难险重的救助打捞工程,如“大舜”轮,“大庆62”轮,“大雄”轮,“长宇”轮,“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世越号”等,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业务技能以及艰苦的海上生活所磨炼的那种坚韧意志在风口浪尖上履行着打捞人的神圣职责,为圆满完成各项打捞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潜水领域的领军人物。

      从左到右依次为徐震涛、徐军林、卢平、冯亚军。

    请再次记住这4位英雄的名字,

    为他们点赞!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