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关于盾构泥浆处理的环保技术创新正引发广泛关注。中交路建在其承建的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二期土建工程12标段中,成功应用了一套先进的泥水处理设备,不仅大幅降低了泥浆处置的成本,还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再利用,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施工树立了新的标杆。
“这套设备的引入,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中交路建重庆轨道交通12号线二期土建工程12标项目负责人刘羽春在亲眼目睹净化后的清水流出时,难掩内心的激动。他介绍,这套设备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盾构泥浆处理过程中成本高、易污染等难题,还能将泥浆中的沙子和水“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据了解,中交路建承建的该标段线路全长约6.83公里,施工难度极大,区间隧道需穿越复杂多变的砂岩、砂质泥岩地层。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大量具有强絮凝能力的泥浆随之产生,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堵塞盾构管片,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面对这一挑战,项目团队没有退缩。项目生产经理李中兴在专题会上立下军令状,誓要找到一个既能保证施工进度又满足环保要求的泥浆处理方案。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讨,项目团队最终决定引进一套先进的泥浆处理设备,通过洗沙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泥浆的“干湿分离”。
“这套设备的工作原理非常巧妙。”李中兴介绍道,“它利用振动筛分、清洗、脱水等流程,将泥浆中的泥沙小颗粒与泥水彻底分离,转化为可利用的细沙和泥浆。随后,我们再向泥浆中加入‘卤水’絮凝剂,经过滤压设备处理后,泥浆就变成了清水和泥饼。整个过程就像‘卤水点豆腐’一样,既高效又环保。”
创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设备初次调试过程中,项目团队遭遇了泥饼含水量过高、分离水浑浊等难题。面对挑战,李中兴带领技术团队迅速行动,对设备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并多次深入隧道进行实地勘探。经过不懈努力,团队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成功调整了设备参数,使泥浆处理效果显著提升。
据介绍,这套泥浆处理设备已成为项目绿色施工的重要力量。沙和石作为可再利用资源,为工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经过处理的清水则直接用于盾构掘进补水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整套设备在最高满负荷状态下,每天可处理泥浆3000立方米,真正实现了盾构泥浆的“变废为宝”。(文/伍鹏飞 图/中交路建)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