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这一明确要求,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乡村前行的道路,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更为基层干部松绑,让他们得以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是立足当下国情、农情的关键一招。党组织作为乡村发展的 “领头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号召力。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班子队伍,能将那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汇聚到乡村一线。他们带着先进的理念、丰富的知识,扎根乡土,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乡村文明的倡导者、乡村治理的践行者。在党建引领下,各地乡村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多元产业,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生机勃勃,闲置的农房变身热门民宿,农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乡村的人气也越来越旺。
然而,形式主义这一 “顽疾”,却如横亘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巨石,阻碍着前进的步伐。一些地方热衷于搞 “花架子” 工程,检查多、台账多、会议多,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大量时间耗费在无谓的事务上,真正用于为群众办实事、谋发展的精力被严重挤压。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刻不容缓。一方面,要从源头上精简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检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以实绩论英雄,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打破信息壁垒,避免重复报送数据、多头索要材料,让数据多 “跑路”,干部群众少 “跑腿”。
当党建引领与减负赋能双管齐下,乡村振兴的画卷将更加绚丽多彩。基层党组织能够心无旁骛地聚焦民生实事,修缮村里的道路、完善水利设施,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有精力组织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让乡村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还能精心策划文化活动,传承乡土民俗,让乡村的精神内涵愈发深厚。广大基层干部在减负后,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穿梭于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心声,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乡村发展的实干家。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乡村必将迎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明天,广袤农村大地将成为人人向往的诗意家园。(文/杨晓飞)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