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上海宝冶: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建设历程

     在杭州的富春湾新城,一项工程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这就是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建设项目。这个项目不仅是富春湾新城一个建筑的崛起,更是一段上海宝冶关于创新、努力和合作的故事。截至目前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正在紧锣密鼓的机电安装和幕墙施工中,计划2025年正式投产。
    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围绕光电子器件与集成、光电集成仿真设计、新型微纳加工技术及装备、光电测试与封装技术以及光电集成在光计算、光传感、光显示、光通信领域等应用,助力浙江省杭州市补齐数字经济尖端科技硬实力的短板,为我国解决相关领域卡脖子难题提供方案。
    当西湖大学的学者们首次提出了建设光电研究院的构想,这个梦想像一颗种子,被种在了杭州富春湾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由上海宝冶培育生根发芽。上海宝冶投资运营管理公司牵头投资建设成立项目公司,负责工程的投融资、设计建设、移交及相关配合服务。2022年的最后一天,汽笛长鸣,随着最后一培土铲下,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在杭州富阳富春湾新城举行了奠基仪式。
     
    合作共赢——多方协作推进项目进程
    在西湖大学与富阳区政府、上海宝冶等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本项目展现了卓越的团队协作精神。前期,富阳区与西湖大学于2022年10月25日顺利完成共建协议签约,正式拉开了战略合作序幕。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从签署协议到开工建设,仅用了66天时间。随后,项目公司围绕“年内开工”的阶段性目标,各方开展高频对接,快速启动各项工作,共同建立项目推进联合专班,会议的筹备到讨论的深入,再到决策的制定,每一步都凝聚了团队的智慧与力量,2022年12月31日正式开工奠基。规划阶段,共同绘制蓝图,确保了项目的前瞻性和可行性。设计阶段,细致打磨每一个细节,力求在美学与功能之间找到完美平衡。问题解决阶段,携手应对挑战,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不仅加速了工程的进展,而且显著提升了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这种协同工作模式,项目团队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变化,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并最终实现项目目标。
     
     
    党建引领——加速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建设
    工期是第一要务,必须分秒必争。建设过程中,宝冶团队面临着无数的挑战。技术的复杂性、资金的筹集、土地的使用……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块巨石,挡在了前进的道路上。2024年春节后,富阳区委区政府及西湖大学校方提出5月20日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的要求。为项目建设加速开展,项目公司以“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力量,创建1个西湖大学主体结构5月20日封顶突击队,组织党员带头抢工期、强履约,督查质量进度、协调一体推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动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经过近90天拼抢,于2024年5月20日按期封顶,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封顶仪式,真正体现了“宝冶速度”。
     
    技术挑战——高标准厂房建设的要求
    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后续制造硅光显示芯片,对研究院内的厂房建设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洁净室空调净化系统采MAU+FFU+DCC空调形式,要求所带过滤效率DOP效率需>99.97%。面对建设过程中各种管线系统多、情况复杂,作业面并不宽敞,施工容易出现众多现场问题。上海宝冶充分运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确保项目施工的前瞻性和精准性,通过BIM与信息化管理,项目团队优化施工方案,提高作业效率,完美解决了施工现场复杂的管线布置及配套设施安装等问题。同时,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引入,将为研究院后续的高技术需求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在对工程质量的严苛把控中,项目团队不遗余力,在建材选择上坚守高标准,强化设计和施工质量管理,确保从模板安装到混凝土浇筑的每一个细节,都不遗余力地达到最高标准。与西湖大学的合作中,也充分了解了研究院对于硅光显示芯片制造的特殊需求,细致融入到厂房设计当中,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以保证硅光显示芯片的生产环境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未来展望——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的长远影响
    小满初盈,静待丰收。宝冶人日夜奋战,他们的汗水洒在了这片土地上。每一次浇筑、每一次焊接、每一次吊装,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见证。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研究院的轮廓逐渐清晰,让梦想逐渐成形。历时506天的建设后,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全面封顶。随着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的建成,一个全新的篇章即将开启。这里将成为光电技术研究的高地,成为创新人才的摇篮,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这个研究院不仅是西湖大学和富阳区政府的骄傲,也是上海宝冶打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工程的经典实践,更是整个杭州、整个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宝贵财富。      
    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的建设故事,是一段关于挑战、合作、创新和辛勤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决心,有合作,有创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这个故事,将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富春江畔,宝冶人身披“宝冶蓝”,在澎湃的浪潮里,上海宝冶将继续“超越自我”,在下一个大考中“敢为人先”,凝聚力量、逐浪奋楫,一起奔向更加广阔的未来。(上海宝冶  姜颖婷)
     

    (新媒体责编:zhangyang1125)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