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2024年北京市产业经济“五新”发力 高质量发展引擎加速启航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首都产业经济发展史上 浓墨重彩、不同寻常的一年,既是内外部压力加大、困难增多的一年,也是产业动能全面发力、产业经济向上向好向优的一年。

    用“5个新”来概括2024年来北京市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一个新,是新台阶。

    主要体现在经济贡献、规模体量、市场主体和研发创新全面迈上新台阶。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1.7万亿,占北京市GDP比重接近35%,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成。全市信息软件业营业收入突破3万亿,站稳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我市万亿级产业集群再添新力量;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经济发展基本盘更加稳固;全市制造业和信息软件业新设市场主体超过1.2万家,较2023年增长56.9%,日均新设中小企业720余家;新建氢能、智能检测装备、氢能通用航空等3家市级创新中心,12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个产业创新平台完成74项共性技术突破、194项关键成果落地应用。1-11月,全市大中型工业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9%,增速居各行业首位。

    第二个新,是新动能。主要体现在结构优、支撑强、后劲足和势头旺。一是产业结构更优,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超过3成和4成,同比增速达14.6%和9.6%。二是产业支撑更强,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双引擎”实现“15%”以上增长,成为全市制造业增长的关键带动力量。新能源汽车产量约30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集成电路产量258亿块;智能手机产量达到1.2亿部;三是发展后劲更足。工业重点产业和信息软件业投资均实现30%以上增长。投资结构向新提质,以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超过9成。小米、理想、北汽等重点整车项目顺利投产。四是新兴产业起势,智能算力供给超2.2万P,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稳居全国首位。抖音“扣子”、百度“秒哒”等AI开发平台赋能培育超200万个智能体,形成软件服务的新业态。北斗信息产业链条布局完整,形成贯通基础产品、终端设备和运营服务等各环节的2000多种技术产品,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一。北京商业航天企业为全国一半以上商业卫星提供在轨运营管理服务。商业运载火箭发射13次,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成。

    第三个新,是新突破。主要体现在关键技术、标志产品和标杆场景取得全面突破。一是突破了一批关键性技术。6G智简网络架构的创新设计已初步告捷,成功搭建国际上首个通信与智能深度融合的6G试验网。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进临床,实现了用意念控制光标移动。量子计算全链条式推进,超导、离子阱、光量子等技术路线全面布局。二是涌现了一批标志性产品。在京企业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复杂地形拟人奔跑。全球最高分辨率的硅基OLED显示器和全球领先的裸眼3D光场显示器正式亮相。世界最高转速的量产电机V8s突破行业极限,全球陆上最大的15兆瓦风电机组实现满功率运行,全国首个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透皮贴剂获批上市。三是落地了一批标杆性场景。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600平方公里的智能化设施部署,累计测试里程超过3200万公里。“机器人+园林”场景成功落地玉渊潭公园,首个森林防火无人机实现对八达岭长城全天候、智能化巡检。

    第四个新,是新升级。主要体现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全面升级。一是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累计建设5G基站13.3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61个、居全国首位。着力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生产环节,完成581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 数字化转型达标。二是智能化升级深入推进。新增9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累计建设126家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GE医疗北京基地获评中国医疗设备首座“灯塔工厂”。三是绿色化发展全面提速。新建3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0家市级绿色工厂、5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家市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第五个新,是新服务。主要体现在出台全新服务政策、构建全新服务体系、打造全新服务载体。一是政策资金保障全面加力。出台了商业航天、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领域40项产业政策。市级8支政府投资基金和高精尖基金投资支持企业近180亿元,服务企业上市融资280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过万亿元。二是企业服务全面升级。构建“12358”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聚力金融助企,中小企业首次贷款贴息直接惠及企业近2万家,降低融资成本超过3.4亿元。深入开展企业服务,解决200余项急难愁盼诉求,化解企业债务12.9亿元。三是专精特新企业全面突破。打造专精特新实体化服务载体,率先建设11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打造“五公里服务圈”。实现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1万家、总营收突破1万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千家的“双破万一过千”目标,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下一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奋发进取,强化政策保障、突出项目牵引,统筹推动产业经济结构更优、动能更强、态势更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根基。重点开展五方面工作:
    一是稳预期:全面推动政策措施靠前发力坚决落实国家政策,把握“两重”“两新”政策加力机遇,推进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升级,促进消费品生产企业提供优质供给,在释放内需潜力、促进产业发展、助力绿色转型等方面进一步放大政策的正向效应。推动储备政策早出、快出、加力出,我们围绕稳增长、提新质、抓重点等方面还将尽快推出一批增量政策,充分发挥稳固经济运行、加快项目建设、培育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作用。切实提升政策便利性,全面优化政策申报流程,推广政策达标即享、免申即享,办好“局处长讲政策”等活动,促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创新企业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服务券适用产品,推动更多前沿产品推广应用,让更多北京企业感受到高科技新产品带来的便利。
     

    二是强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好用好技术创新平台,全力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承担更多国家战略任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系统布局中试验证平台,争取建设1到2家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10家市级中试平台,新创建100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开源技术创新生态。努力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开源技术平台和国际开源社区,吸引全球的创新资源汇聚北京。培育高水平产业人才队伍。积极争创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信创等产教联合体建设,为重点企业培育1500名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

    三是谋增量:培育壮大现代化产业集群再打造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我们将启动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集群万亿级规模的培育工作,支持新型储能、钙钛矿电池等新技术方向的重大项目和中试平台建设,加快布局虚拟电厂、绿色智能微电网等示范场景,打造首都产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全面壮大优势产业,围绕关键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EDA、信创、
    工业软件、机器人等重点方向,集中实施一批并购重组重大项目。全力保障更多大项目新开落地和竣工投产,招引储备一批增量项目。推动未来产业占先发展,健全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评估、资源聚合、项目跟踪、场景供给等机制,紧密衔接原始创新资源,支持和储备1000个前瞻性项目。

    四是抓标杆:全面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制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作方案。组织医药、汽车、装备、材料、软件等10个领域龙头企业,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引导软件企业形成从AI咨询、模型导入到行业智能体开发的商业闭环。推进智能助手、AIPC、AI手机等软硬件新产品。提速新型基建建设,加快建成“光网之都,万兆之城”。力争建成南北两个万卡智算集群,全市智算供给规模达到4.5万P。深挖数据资源潜能力争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交易规模增长50%,数据资产入表2亿元以上。培育发展数据要素产业,新增一批数据服务商。打造示范标杆项目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0阶段向平原新城和中心城区等区域持续扩围。加力推动机器人、超高清等新技术拓展应用,办好机器人马拉松比赛、机器人运动会等活动,实施超高清视频“超现场”示范工程,建设超高清应用先锋城市。
     
    五是促提升: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发展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实施“三品”战略,提供更多优质京品供给。加快智转数改网联进程。支持20个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行业转型方案。支持运营商组织5G专网应用,建设一批5G工厂。打造10家卓越级及以上智能工厂,争取新创建1-2家“灯塔工厂”。加力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力争新建2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花园工厂、5家美丽工厂。推进存量数据中心向智能算力中心转型,鼓励参与绿电交易,全年绿电消纳量力争达到14亿度。盘活工厂闲置资源,改造提升老旧厂房40处,支持因地制宜打造工业遗产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和特色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张扬)

    (新媒体责编:zhangyang1125)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